冷水江市财政率先施行预算绩效管理
冷水江市财政局根据财政部和湖南省财政厅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精神,率先出台了《冷水江市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管理操作指南》、《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操作指南》和《预算绩效管理财政内部协调暂行办法》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形成了预算支出事前有绩效目标、事中有绩效监控、事后有绩效评价的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对于推动预算责任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是事前目标申报与立项评审机制。目标申报与立项评审预算绩效管理的首要关键环节,为切实牵好这个“牛鼻子”,该局制定出了一套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文档体系(管理工具)。这一体系包括《项目逻辑模型表》、《项目绩效目标表》和《立项评级表》。预算单位在年初编制项目预算时,必须按照这一体系填写相关项目资料。通过项目逻辑模型表:说明申报项目的关键内容,即,投入、活动、产出和成效;通过项目绩效目标表:说明某个预算支出项目的 “成效”指标,是预算单位对预算支出立下的“责任状”或“任务书”;通过项目立项评级表:说明从项目定位、项目计划、项目管理和项目结果四个方面的关键评级问题及子问题,即,评级标准。通过预算单位对这些问题简要的回答和说明,可以较全面地反映项目绩效信息。财政部门通过对这些回答和说明的审查,可以更系统地了解项目的整体情况,作出正确的分配建议。
二是事中跟踪监管机制。为了不断完善项目管理,落实支出责任,实现绩效目标,该局围绕绩效监管关键点,设计了《项目支出绩效监督分析表》,要求预算单位在每个季度末由项目管理人员围绕“是否存在绩效问题”展开自查,逐项分析填列,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对未按时报送《项目支出绩效监督分析表》或者存在绩效问题的项目,财政局将进行重点检查。
三是事后绩效评价机制。为了搞好事后绩效评价工作,逐步扩大评价范围,该局还设计了一套规范的绩效评价操作方法和程序,让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和相关中介机构明确如何评价、如何操作,逐步将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内化为各部门的日常工作方式。评价的结果要求提供了三个层次的信息,即:是否在做正确的事;是否在正确地做事;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来实施项目。为政府公共管理部门提供完善工作规划、改进项目管理的资料,为决策机构提供优化资源配置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