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财政“两推两引”促进县域经济稳定发展
近年来,涟源市财政部门按照打造“三基地二中心”( 即能源原材料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旅游休闲中心)、跻身全省县域经济20强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积极履行财政职能,科学运用财政杠杆,有效调节经济运行,促进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循环,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和财税规模稳步扩大。在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同时突破10亿元、5亿元大关的基础上,今年有望实现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长13%以上的目标。
一、以财政投资推动项目建设。2011年安排基本建设项目61个,总投资4.37亿元。今年千方百计挤出财力,保持适度的财政投资强度,充分利用涟源纳入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和国家武陵山区连片开发扶贫县市的契机,拟重点支持公共基础设施、水利、保障性住房、教育文化、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等61个重大项目的建设,年内计划完成各项投资28亿元,力争早投产早见效。同时支持做好项目争取、项目管理和项目储备等工作,规划布局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重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推动大发展,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以财税政策引领新型工业。认真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特别是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贴息财政扶持体系,实施中小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出台了支持招商引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财政扶持政策,市本级每年安排工业发展基金200万元、科技三项经费120万元和招商引资经费200万元等,支持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建材、机电、轻化和煤炭等传统支柱产业,注重发挥专项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快三一中源第二期、风力发电、瓦斯发电、回春堂中药现代园等重点建设,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扶持新兴工业,打造涟源新型工业的核心增长极。同时,支持推进“一区多园”战略,每年投入经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达500万元以上,并争取各方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壮大特色产业,实现园区错位发展,把经济园区打造成新型工业的高地和洼地。
三、以财政扶助推进现代农业。完善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等政策,市本级每年安排肉牛产业发展基金200万元、蔬菜产业发展资金200万元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资金200万元等,支持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重点扶持湘中黑牛、乡村黑猪、优质蔬菜水果、油茶林、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扶植回春堂药业、天华实业、万寿米业、肖老爷食品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此外,从2011年开始,市财政专项预算安排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扶持奖励资金80万元,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四、以财政引导扩大消费需求。该市大力支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利用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龙山华夏中药文化园、湄江国家地质公园等多张国字号品牌,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上水平”的要求,着力发挥财政旅游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完善激励措施,配套好建设资金,千方百计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四星级以上酒店等建设步伐;切实做好文化与旅游结合文章,加大对本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把涟源丰富多彩的“围城”文化、中医药文化、古镇古村、湘军故里等特色文化,融入旅游开发之中,着力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品牌。同时着眼培养壮大商贸物流业,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按照“搞活大流通、培育大市场、发展大商贸”的思路,做好专业物流中心体系的规划,年内计划投资1000万元,积极推进机电设备、工业材料物流园建设,支持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提升三产业发展水平,以改善消费环境,刺激消费需求,全力打造“区域性旅游性休闲中心和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