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禾青镇1000万元改造环境
“真没想到禾青镇环境整治后变化这么大!”“‘脏乱差’的禾青变得整洁了,变化之大让人意想不到。”10月10日上午,冷水江市组织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乡镇办参观禾青镇环境整治及小城镇建设现场,禾青镇整洁干净的街道、科学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等,让参观成员赞叹不已。
禾青镇辖12个村4个居委会,区域积26.4平方公里,总人口28000余人,是全国首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和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及湖南省首批百强镇,境内工矿企业发达,每天从镇境内经过的车辆川流不息,抛、洒、落和车轮带泥现象异常严重,城乡环境维护难度大。从7月份开始,禾青镇筹措1000万元,加大了城乡环境的整治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镇中心区域,该镇把清除与防治“牛皮癣”、违章建筑、不规范广告牌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悬挂标语、定制巨幅广告、印制宣传资料、召开镇村全体干部会议、签订责任书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同时,广泛开展“从自身做起,人人参与环境建设”、“共同建设美好禾青”等环境整治宣传活动,建立“定人员、定路段、定标准、定时间、定奖惩”的动态保洁管理机制。拆除危险和违规建筑27处,整治不规范广告牌85块,清理违规小广告600余处,清理镇区店外经营、违规占道物200余处。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安装了100个果皮箱和20个封闭式垃圾斗,添置了垃圾收集车、转运车和吸扫车,对人行道、绿化带、慢车道和下水道进行整修,安装铁质栅栏6000余米、太阳能路灯60多盏,并将环卫人员增加至50人,对镇区道路、人行道、绿化带进行每日19小时普扫加保洁。
在农村,该镇把垃圾处理当做主要矛盾来对待。每个村都成立了环境卫生及垃圾分类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环境卫生及垃圾分类管理委员会职责》、 《卫生管理制度》、 《卫生公约》 《卫生保洁员例会制度》等规章制度,实行一日一监督、一周一检查、一月一评比,评选最清洁户、清洁户、不清洁户,每月公布结果,兑现奖惩。卫生保洁员(每小组一人)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碰头会议,及时总结交流环境卫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每家门口前放3个垃圾桶,由农户自行将垃圾按可回收、干垃圾和湿垃圾进行分类,再由保洁员每天上门收取,放置垃圾池中,最后由垃圾转运车送至垃圾焚烧处理中心。垃圾焚烧后,灰烬再运至田地掩埋作肥料。这样处理后,在禾青的农村,基本看不到裸露的垃圾,整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