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财政五年发展谱华章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2年11月02日 11:44 【字体:

  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冷水江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冷水江财政不断谱写新篇章的五年。五年来,冷水江市财政局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工作目标,全力践行“为人民理财,做人民公仆”的理念,力促生财,依法聚财,科学用财,高效理财,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谱写了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的辉煌篇章。

  一、收入规模不断壮大,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市财政不断强化收入征管措施,逐渐形成了良性、健康、可持续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收入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2012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突破10亿元,比2007年的3.84亿元增长2.6倍,同比增长158%,年均增幅达21%;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财政收入任务,成为娄底市第一个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2012年预计率先突破20亿元大关,比2007年的7.03亿元增长3倍,同比增长195%,年均增幅达24%。5年累积完成财政总收入7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累积完成36亿元,财政收入的持续高幅增长,为全市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市财政由“吃饭”财政逐步向民生财政、发展财政、效能财政转变。全市财政支出从2007年的7.29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8亿元,2012年将突破20亿元大关,支出规模增长近3倍,同比增长174%,年均增幅达22%,5年累计完成财政支出75亿元。同时,逐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累积投入13亿元用于支持城市扩容提质、城乡统筹发展、环境综合治理及科技园区发展等重点项目,城市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五年来,全市用于“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等民生领域的支出超过52亿元,为前五年8.7亿元的6倍,年均增长23%,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70%。城乡医保全覆盖、社保标准不断提高、人居环境“一年一个样”、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省典范……三分之二的预算支出描绘了一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劳有所得”的美好画卷,一项项惠民措施让全市37万人民真切地沐浴到了财政阳光。

  三、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财政体系更加健全

  五年来,市财政不断加大财政管理的创新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实施“大预算”管理,全市预算内外资金、上级转移资金全部纳入一般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娄底五县市中率先完成,乡镇办在内的全市所有预算单位全部实现网上支付。实施“管采分离”,五年累计节约采购资金7264万元。深化“乡财市管乡用”,全市新增财力61%用于乡镇保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覆盖70%行政村;农村“普九”债务全面化解;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全面实施;全面清理规范公务员津补贴,乱补乱贴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绩效预算改革、公务卡改革、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科学、高效的公共财政框架逐步建立,使全市财政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四、财政监管不断增强,资金效益明显提升

  以财政法规制度建设为主线,突出加强财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不断提高财政监管水平。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为核心,相继出台10余项制度,为加强财政监管和规范单位理财奠定了基础。以专项资金监督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税收混库收入检查、“四项清理”和“小金库”专项治理为重点,大力推进监督工作。5年来,共查处单位136家,查出财政违规资金4722万元,“小金库”治理获省厅表彰。积极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和绩效评价工作,5年累计评审项目1247个,审减资金9.12亿元;深入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加大对专项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力度,基本做到了“财政资金流到哪里,财政监督就跟到哪里”。

  五、党建工作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活力迸发

  在推进财政改革和发展的同时,该市财政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强化财政管理、提升队伍素质的战略支撑和执行保障。今年,该局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建立科学考评制度,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制定了《党支部创先争优考核评分细则》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考核评分细则》定期考核6个党支部和109名机关党员干部,通过细分活动内容,量化评价标准,使争创目标看得见,争创成效评得准,提高了党组织凝聚力。加强党员管理,提升队伍素质。开展工会“一帮一”活动、学习竞赛活动、党员示范岗活动、百日竞赛活动,引导广大党员比学习、比奉献、比服务、比业绩,增强队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服务能力,为财政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人文基础和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冷水江财政五年发展谱华章

9980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