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多管齐下推进减负惠农政策落实
近年来,冷水江市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中心,以规范涉农收费为重点,以强化监督检查为手段,不断创新思路、拓展监管范围、强化工作措施,坚决纠正违反减负惠农政策的行为,有效推动了农村发展,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一、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统领,构建农民减负大格局。2011年,首批35个先行推进村的新农村建设正式启动,全市投入财政资金9000多万元,帮扶资金1000万元,带动投入3亿多元,共完成房屋改造1000多栋,新建拓宽公路152公里,新建村民活动中心3.4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40盏,完成改水6275户、改厕1704个,新建沼气池273口。
二、以保障乡村财力为重点,提高基层减负积极性。全市新增财力60%用于乡镇保障,今年新增580万元,用于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标准,其中304.5万元用于提高村干部误工补贴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275.4万元用于将村级办公经费从村均1.2万元提高到3万元。
三、以规范制度执行为核心,落实减负政策不打折。一是严格六项制度、涉负文件“会签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惠农补贴资金信息公开和“备案制”;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惠农补贴“一卡通”制。二是执行刚性收费。从2009年元月开始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刚性收费制度。所有涉农收费严格执行湘价费[2008]164号和湘价综[2008]165号确定的收费标准,不得在上述两个文件规定项目外擅自增设项目。三是严把补贴“六关”。基础数据采集关、村组公示关、市乡两级审核关、财政资金拨付关、金融机构兑现关、监督检查关。四是规范“一事一议”。2009年以来,我市共有377个项目列入全省“一事一议”财政资金奖补试点,分别兑现省级奖补资金2581万元和市级配套资金1290多万元,项目受益面涵盖了全市所有村和村民小组。
近五年来,该市共取消涉农收费项目15个,规范涉农收费项目12个,清退违纪资金46万元,共减轻农民负担总额3700万元,人均减负金额达2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