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八个坚持”力推生态环境建设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2年12月28日 08:56 【字体:

  一、坚持生态优先,高位推进环保工作。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凸现,人民群众的环境维权要求越来越强烈,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冷水江市四大家班子高度统一思想: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可持续发展,就是保护冷水江的未来,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都研究环保工作,并不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及时解决机构编制、经费投入、人员队伍等问题,做到对环保工作优先研究、优先部署、优先保障。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一转三化”战略,把“城市生态化”与“产业规模化”、“城乡一体化”提升到转型发展的战略层面,力求在环境保护上见成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环保、建设、规划、国土、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高规格的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议每年听取环保工作汇报两次,市人民代表大会每年审议环保工作报告,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研究环保工作不少于6次,促进了全市环保工作深入开展。二是出台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了《冷水江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冷水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集中整治环境污染工作的纪律规定》、《关于限期治理工业污染源的通知》、《冷水江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冷水江市加强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关于城区锅炉强制使用清洁能源的通告》以及“扩城、治污、迁厂、修路、植树”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重要举措。三是实行领导联系制度。目前,全市68个规模以上生产经营单位,都有市级领导联系环保工作。

  二、坚持结构调整,努力夯实环保基础。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近年来,我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构筑符合“两型”要求的生态产业。一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主导产业。一方面,坚持淘汰落后产能。先后关闭了金电老厂5台共计47.5万千瓦发电机组和金富源碱业0.3万千瓦发电机组,淘汰了冷钢盘式烧结生产线电熔炉,关闭了闪星锑业南炼厂和市金星铁厂。另一方面,实施了冷钢升级改造、金电新上大机组、湖南宜化和金富源碱业技改扩能、华新水泥并购波月水泥等大项目,产业环保水平明显提高。二是积极培育、发展科技含量高、污染排放少的新兴环保产业。以金鹰服饰、益盛包装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和以瑞生源生物科技、响莲实业等为代表的现代农业逐步壮大,商贸物流、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繁荣发展,环保型产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今年,我市开始规划建设电子科技产业园和循环经济工业园。产业结构有效调整,为我市控制环境总体容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坚持重点整治,着力消除环境隐患。突出加强锡矿山、中心城区和禾青黄泥工业园区三大重点区域污染集中整治。对锡矿山地区,我市着眼长远,一是制定了综合治理方案和涉锑企业关闭补偿、综合监管、自来水供水保障、砷碱渣综合治理、特殊民政救助、搬迁避让、生态植被恢复等11个工作方案。二是在此基础上,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支持,国家已将锡矿山地区纳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范围,砷碱渣治理、闪星公司废水废渣治理等3个项目已开始正式实施。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市政府出台了《冷水江市锡矿山地区生态恢复工作方案》,把锡矿山地区作为全市的植树造林基地,每年组织3000余名干部群众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目前,已累计造林2000余亩。通过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力争使锡矿山地区约1.8万亩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被破坏的地表植被和退化的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四是开展涉锑企业集中整顿。2010年以来,我市开展了历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涉锑企业环境整治,共关闭、取缔锑冶炼企业75家。保留的8家锑冶炼企业已共计投入1.2亿元进行了技改和脱硫设施建设,已全部配套建设了烟气脱硫设施,安装了在线监测系统并全部同环保部门联网运行,通过了省环保厅组织的“三同时”验收。同时,强制实行第三方运营,确保脱硫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危险废物砷碱渣已实施规范管理、专库储存。对中心城区,我市积极实施“退城进郊”战略,于2009年关闭了亿达电化、硅质耐火材料等污染严重企业,随后对波月水泥、耀华冷耐两家企业相继关闭到位,“退城进郊”战略既定任务基本完成。此外,祥联化工、闪星锑业硫酸锌炼铟炼镉生产线、汉林造纸厂等引发群众上访的污染企业被责令无条件关闭和无限期停产。对禾青黄泥工业园,我们对园内的海鑫锌品、鑫达耐火、佳福铁合金等10余家污染企业,分别采取了关闭取缔、限期治理等措施。经过铁腕整治,三大重点区域的环境状况有效好转。监测数据表明,2009年至2012年对锡矿山地区区域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进行比较,长龙界监测点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2009、2010、2012年的日均浓度值分别为0.632 mg/m3、0.219 mg/m3、0.147 mg/m3,整治后二氧化硫浓度值下降76.7% ,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禾青镇3个监测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均浓度值降幅分别达到26%、11%和35%。今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同比上升了11.8个百分点。

  四、坚持一票否决,全面推进污染减排。按照“一切为了减排,一切服从减排”的要求,市委、市政府把污染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硬指标,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围绕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狠抓各项减排措施的落实。我市对年度减排工作实施一票否决。把减排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工程项目和具体责任人员,市政府与冷钢、金电、闪星锑业、湖南宜化、金富源碱业、振强锑业等6家减排重点企业签订了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责任状,引导、督促企业建设减排工程。金电扩建一期脱硫工程、闪星锑业北炼厂烟气脱硫工程投入使用。冷钢新建、扩建了系列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了废水零排放,950中宽带煤改气工程完工投入运行。湖南宜化氨氮废水深度水解改造等6个减排工程和金富源碱业合成循环水系统等3个减排工程相继完成,“十一五”期间分别减少COD排放2260吨和630吨。对治理项目完成较好的闪星锑业、金富源碱业等予以重奖,对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冷钢混铁炉烟气治理项目给予经济处罚。同时,我市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减排效益,针对污水处理厂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建设进度较慢、进水COD浓度过低、活性污泥大量死亡等问题,市委、市政府及时加强领导力度,优先保证建设资金和运营经费投入,累计完成工程投资1.26亿元,迅速解决了相关技术问题。确保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稳定运行。“十一五”期间,我市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减排任务。2011年,我市又超额完成了减排年度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减排工作的开门红。

  五、坚持多方筹资,不断加大环保投入。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我市以锡矿山地区综合治理为龙头,全力以赴向中央和省里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2010年,冷水江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项目获国家批准,争取到专项治理资金6300万元。2011年,锡矿山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列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范围,砷碱渣处理一期项目又获得国家专项资金8400万元。二是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市财政每年投入环保资金2000多万元,特别是今年,仅涉锑企业整治就投入经费达1000万元。三是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十一五”期间,金富源碱业投入800多万元,湖南宜化投入5400余万元,冷钢、金电、闪星锑业等更是完成环保治理项目资金共计上亿元的投入。近五年来,全市共投入治理资金13.5亿元,实施500万元以上的重点生态环保项目26个。

  六、坚持项目建设,强力构筑环保支撑。总投资近1亿元的市自来水引水及深度处理工程一期工程于2007年投入使用,让市民喝上了放心水。投资近1.4亿元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设施已于2009年底,正式建成运行,2011年又投入6800多万元,结合城市道路改造,进一步完善了配套网管和雨污分流系统,扩大了生活污水收集范围。目前,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投资8000多万元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也于去年投入试运行。城市建设方面,我市在强势推进城东生态新城建设的同时,加快实施老城区提质改造。先后完成了金竹东路、江北路“白加黑”,滨江公园建设,冷江大桥维修,锑都路、新城路、金竹西路“白加黑”,波月路改造等重点市政工程;同时,环城北路配套设施及城网改造等城市配套建设相继竣工。2011年,新建垃圾中转站7座,公厕5座、新安装果皮箱635个,添置临街门店垃圾车6台,封闭吊臂挂斗车3台,密闭式垃圾箱16个,中转站转运车2台。城市生态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七、坚持完善机制,切实加强综合执法。一是完善建设项目环保准入机制,市政府把对环保工作负有重要责任的市发展和改革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工商局、经济工作局等22个部门列为环保工作责任单位,要求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做好新建项目的环保前置审批工作,严把环保前置审批关口,构筑冷水江“防污堤”。坚持做到“六个凡是”:凡是空间布局不合理的不批;凡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不批;凡是污染总量不削减的不批;凡是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不批;凡是不具备污染处理能力危及环境安全的不批;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清洁生产、选址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招商、不洽谈、不落户,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5年来否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达43个。二是创新环保工作机制,建立了有43个市直部门和乡镇办参加的冷水江市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率先建立乡镇环保工作站,向重点企业委派了环保监察员,不断引进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充实环保监管队伍。三是完善环保责任落实机制,把环境保护纳入全市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一方面,强化对市直单位和乡镇办的目标管理。把环境保护纳入全市绩效考核范围,把环保工作作为各单位评优评先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年终统一评比,奖优罚劣。另一方面,对排污企业单位实施目标管理。把治理任务分解到责任单位,由企业法人代表与市长签订目标责任状,责成企业限期完成治理任务。四是完善环保执法机制,形成合力,环保、工商、国土、电力、监察等部门经常开展环保联合执法行动,联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五是强化日常监管,不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企业的排污情况和各类污染处理设施开展经常性检查,严厉查处擅自停运闲置环保设施、偷排污染物等违法行为。开展“零点”行动,突出检查重点排污企业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停运环保设施的企业予以严厉处罚。

  八、坚持科学规划,精心建设生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冷水江城市建设先天不足,人居环境很不理想,人民群众对创建城市生态文明的呼声特别强烈,推进城市生态化势在必行。我市以“一转三化” 战略为导向,进行了精心科学的规划,以经济开发区建设和行政中心搬迁为龙头,结合冷水江依山傍水的特点,逐步实施园林城市创建、生态绿化建设等工程,全力构筑以群丰新区为中心,以老城区、布溪、禾青、金竹山为组团的“一中心、四组团”城市框架。一是继续推行“搬厂、扩城、治污、修路、植树”等举措,进一步美化、净化城区环境。二是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积极开展垃圾清运、集贸市场、交通秩序等十大专项整治活动。三是加快实施城市东扩战略,新建一个10平方公里的城东生态城,使冷水江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把冷水江市建设成为一座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新城。


冷水江市:“八个坚持”力推生态环境建设

998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