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财政筑牢粮食生产增产保障基础
今年以来,娄底市财政始终把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推进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作为财政扶持“三农”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扶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取得良好成效。今年,该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7.636万亩,较去年增加15.641万亩,增长3.99%;粮食亩产409公斤,较去年增产7公斤,增长1.74%;粮食总产166.89万吨,较去年增产9.66万吨,增长6.14%。
一是扎实落实涉农补贴、农业保险等惠民政策。全面实行涉农补贴“一卡通”,全年市、县各级财政共通过“一卡通”发放惠农补贴9.85亿元;进一步加大发展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力度,今年投入发展粮食生产资金4822万元,较去年增加1366万元,增长39.5%,重点支持水稻集中育秧、粮食高产创建、优质稻基地建设、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等项目;为激励种粮农民的参与积极性,该市及所辖县市区财政向3个粮食生产先进县、65个粮食生产先进乡镇、130个优秀种粮大户发放奖励资金198万元;积极做好水稻、玉米农业保险,今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保险面积220万亩,保险金额3960万元,有效增强了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
二是稳步提高高产项目数量和效益。认真实施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目前已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总投资1250万元的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全面推进粮食生产高产创建活动,市、县、乡、村四级共办粮食生产万亩示范片29个、千亩片84个、百亩片566个,其中中央、省级粮食生产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1个。
三是夯实耕地抛荒整治基础,引导耕地流转。县与乡签订治理耕地抛荒、推进“单改双”责任状;出台规定,凡抛荒耕地按每亩300元收取抛荒费,由县财政从该乡镇拨款资金中扣除,专项用于全县耕地抛荒整治;今年全市共有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125户,较去年增加251户,共承包水田11.35万亩,占全市水田总面积的6.8%,积极扶持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与种粮大户合作共赢,加大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代购资金、税收优惠的扶持力度,鼓励粮食生产加工企业与种粮大户开展订单种植,确保农民增收,开展粮食加工企业资源整合,引导企业联合整合,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全市15加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大户16.8万户,订单面积26.5万亩。
四是积极推动粮食生产、增产技术创新。全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集、晚到安全齐穗三项关键增产技术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业机械化等生产技术,今年集中育秧16.5万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89.73万亩,同比增加23.13万亩,增长34.7%,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控任务,确保了全市水稻病虫害损失率稳定在5%以下;大力发展优质稻,强化稻米质量安全监管,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在市内主要农贸市场、超市建立一批农药残留自律性检测室,同时对全市肥料市场、种子市场、农药市场及经营单位(门店)进行全面检查;积极开展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全市开展早稻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3个、中稻超级稻新品种试验5个、晚稻新品种试验4个等。
五是加大农业从业人员科技培训力度。开展农技干部下基层、促春耕等活动,深入村组农户宣讲支农惠农政策,开展技术服务与“一人学一技”活动,共举办粮食作物技术培训班180个(次),培训种植专业户174662人(次),印发技术资料80.5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