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三举措”助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见实效
自2009年启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以来,娄底市各级财政主动创新方式方法,先后投入3.06亿元,带动农民投工投劳1102万个,完成建设项目5427个,惠及农民群众579.6万人。
一、全面放权,村民做主。打破过去政府主导项目建设的传统模式,构建农村公共服务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把项目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和评判权完全交给群众。村内所有公益事业,坚持村民代表大会或群众会议确定原则,杜绝包办替代,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创造了一批建设质量高、群众评价好的优良项目。
二、公开透明,提升绩效。及时向村民公布项目建设内容、农民筹资筹劳数量、财政奖补金额等信息,力求奖补资金投到明处、用到实处、见到实效。在乡镇建立财政奖补资金专户,实行财政报账制,建立村民筹资专户,分村进行会计核算和实地“对账”,所有完工项目评估结算,不仅要查看项目建设结果,更深入群众家中征求意见,最后根据评估实况兑付奖补资金。
三、真抓实干,惠泽民生。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在奖补项目安排上坚持“三个优先”,即优先选择关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水、路、文化休闲等民生工程,优先选择边远山区、经济欠发达乡村,优先选择农民群众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能广泛发动村民群众参与的项目。建成了大批被当地群众赞为“民心渠”、“甘露池”的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