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星区做好“四篇文章”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2013年,娄星区做好农村土地流转、水利建设、现代农业、农业科技等四篇文章,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9亿元,比上年增长2.9%,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96元,比上年增长12.4%。
一、做好土地流转文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的重要手段,是发展特色农业,解决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杜绝农村抛荒现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安排9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和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对当年新增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水田面积50亩以上按照100元/亩、旱土按照50元/亩、四荒地300亩以上、林地400亩以上按10元/亩奖励,工作经费按30元/亩奖励到各乡镇。
二、做好水利建设文章。该区是全国小农水建设重点县,从2011年-2013年每年中央投入1050万元用于兴修农村水利建设,2013年共改造和新建灌慨渠道90.6千米,改造及新建山塘84口,改造河坝48处,更新改造及新建小机电泵站18处162千瓦,高效节水灌慨面积2400亩。中央财政共投入80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400万元、市区投入220万元,群众自筹147.1万元发展小型农田建设。同时拨付资金500万用于中小河流治理,农村安全饮水400.8万元、四水治理投入1720万元、衡邵干旱走廊300万元。大力兴修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改善了水利排灌条件,增强了水利抗灾抗旱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做好现代农业文章。该区积极引导,集中扶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2013年,投入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蔬菜项目100万元、生猪项目300万元发展现代农业,通过该项目实施发展了农村的沼气新能源、加快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养殖业种植业的增产增效。同时为发展农业现代化操作水平,拨付农机购置补贴99万元,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推动作用,鼓励农民使用现代农业机械,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现代化操作水平,提升了农民的现代化素质。
四、做好农业科技文章。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大力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推进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运用。投入农业科技推广扶持资金100万元、“菜篮子”工程蔬菜项目资金15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8万元。支持了湘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黑猪产业技术示范推广等项目,通过项目的示范推广,带动了该区农民种养业和种植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