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财政“三轮驱动”助推粮食生产
作为湖南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市),涟源市把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增加农民种粮收入作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抓手,今年已新增投入6000余万元,扶持发展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推广种植新技术,激发农民种粮潜力,务求“不使一亩地抛荒、不让一丘田误时”。至5月底,该市完成早稻、玉米播种面积60.1万亩,占现有耕地面积的98%,其中粮食规模种植面积19.5万亩,比上年增加8.2万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面积7.5万亩;培育种粮大户490个、专业合作组织26个,分别比上年增加97个、9个。
一促“大户带动”,扶持新型粮食生产主体。出台《涟源市早稻集中育秧与种粮大户财政资金补贴方案》,对规模以上种粮大户和集中育秧主体进行补贴和奖励,对早稻集中育秧每个示范点机插秧育秧面积1亩以上、机插大田面积80亩以上,或抛秧育秧面积3亩以上、抛栽大田面积80亩以上的集中育秧主体,按秧田面积分别补贴3000元/亩、1500元/亩;对种植双季稻面积100-200亩的种粮大户每亩补贴80元,2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120元。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将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向新型粮食生产主体倾斜。
二促“技术拉动”,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将产粮大县(市)奖励资金和市财政新增的粮食生产资金,主要用于粮食高产示范片建设、农业新技术普及推广、耕地抛荒整治、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等工作,重点推广改普通品种为高产优质品种、改迟播为适时播种、改分散育秧为集中育秧、改稀播为合理密植、改随意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改分散防治为专业统防统治、改传统耕作为全程机械化耕作“七改”技术,和双季、双超级稻、双机插、双过600公斤“四双”栽培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和种植收益。
三促“考核推动”,强化绩效考评奖惩。将粮食生产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内容,根据年度考核验收情况,市财政按60元/亩的标准安排乡镇粮食生产示范片工作经费。对考评先进单位,分别奖励5、3、2万元。对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分值低于60分,且排名末位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不予安排产粮大县奖励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