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探索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4年07月11日 11:36 【字体: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由农业社会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农业内部分工细化的必然产物,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冷水江市地处湖南中部,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兴城市。全市以工矿业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小,是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概况

  1.1政府服务机构健全

  目前,冷水江市2级政府(县、乡镇)社会化服务组织基本覆盖了粮、油、果蔬、园艺、林业、畜牧、渔业、农机、水利、保险、农资营销等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产前主要提供良种、化肥、农药、兽药等生产资料,产中提供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性服务,如指导作物的田问管理、水产和畜禽的养殖技术,产后提供部分的协助农民销售农副产品的服务。

  1.2农民合作组织蓬勃发展

  农民合作服务主要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在政府支持推动下或自发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民间团体,代表农户利益,为农户提供各种社会化服务的供给模式。这种组织的参与主体是农户,形式主要是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机耕、收割、运输、销售等服务。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13余个,带动农户1.7万户。如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果树种植合作组织33个,拥有大大小小各类果树生产园区107个,每年为全市提供优质果品5000吨以上,尤其是围绕村级支柱经济组织起来的眉山葡萄种植合作社和大坪杨梅种植合作社,不仅为社员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将合作社产品打包形成自己的品牌,切实增加了社员的收入。

  1.3企业服务力度不断增强

  主要以提供经营性服务为特征。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服务。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方式将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企业为农户提供必要的社会化服务,农户则根据订单要求为企业提供相应质量和数量的农产品。全市以“响莲实业”、“瑞生源”等为代表的5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户1.1万户,订单收购面积1.3万亩。二是农资市场服务。全市以“邮政农资”为代表的农资服务企业,不断健全完善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通过“厂家—企业—农户(基地)”的方式,有效降低了农资商品的流通成本,为全市1.2万户农户和130多家基地提供农资送货上门服务。

  1.4科研单位力量显现

  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代表的农业科研单位,通过在我市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的示范带动,为农民统一提供种苗、技术、管理等系列服务。目前,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在“响莲实业”、“铎山眉山”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1万亩,带动农户2000多户。如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在铎山眉山建立了富硒葡萄生产园,从品种、技术和有机肥应用等方面给予园区全方位技术支持,达到了“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目的,带动眉山及周边葡萄种植农户近100户,带动周边发展优质葡萄种植园5000亩。

  二、存在的问题

  2.1政府服务效率不高

  一是条块分割,职责不明确。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由乡镇进行管理,业务则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指导,从事农业服务工作的时间、经费等难以保证。二是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农业现代化生产有较高的技术需求,在基层,特别是在乡镇,专业技术力量很薄弱,有些乡镇农技服务部门甚至只有个别对口的专业技术人员。三是农业、水利、畜牧、农机等各服务组织之间存在组织分散、互不联系配套等问题。各自沿着独立的系统与农业生产发生联系,没有形成完善互济的服务网络,缺乏配套性和前瞻性。

  2.2农民合作服务聚力不够

  近年来,冷水江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数量发展上较快,但是发展质量普遍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规模较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一个大户牵头组成,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整体经营规模不大,对农户的带动不力。二是资金短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费大多是大户垫资自筹,吸引其他社会资金有限,客观上限制了服务的开展。三是联系不紧。合作社成员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真正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

  2.3企业服务不够稳定

  作为经营实体的农业企业大多不愿承担农业的高风险,当市场信号显示有利可图时,经营者会继续提供服务;当市场信号显示无利可图时,经营者便会放弃提供服务而投资于其它领域,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目前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业企业很少,平均20个村才拥有一家农业企业这样的服务组织,即农业企业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覆盖率低、贡献度低。

  2.4科研院所服务范围局限

  由于受科技推广经费、管理体制、人员精力的限制,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基地只能在少数几个较大的农业园区内,覆盖面很小,对面上引导推动作用不明显。此外,科研单位引导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一般局限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上,往往只是局限于某个环节,服务范围不够广泛,未能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系列化服务。

  三、对策与建议

  3.1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和2013年冷水江市乡镇机构改革文件精神,每个乡镇设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做好农业生产产前信息服务以及产中技术指导和推广工作。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着农业生产产前、产中技术综合服务的功能,其主要承担的是公益性服务职能,县乡财政应在确保人头经费的基础上,提供资金保障,用于搞好科技培训、改善办公条件、推广农业项目等。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创办实体、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入股、增加收入、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调动广大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2积极扶持创办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积极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对冷水江市的大宗农产品,如经果、蔬菜、生猪等,要积极支持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政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时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按照规范程序,切实组建几个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起步阶段,政府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要加强管理,引导其健康发展。对乡镇机构改革中分流出来的人员,由于他们多年在农业服务部门工作,往往都有一技之长,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在农民群众中也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其领办或参与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3.3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选准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具有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生产销售合同,建立产加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其实行适当的优惠扶持措施,促其发展壮大、增强实力,进而更好地发挥其在农业服务方面的作用。

  3.4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应积极开展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工作。一是加快农村服务信息点和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尽旱实现县乡联网,并逐步联网到村,以便更好地为农户生产提供系统的信息服务,指导农民尽量做到“以需定产”,帮助加工企业做到“以求定供”。二是建立开通冷水江市农业信息网站,及时收集和发布全市农产品供求信息,及时提供给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民,做到上下信息畅通,确保信息传播通畅。三是依托农业信息网、中国移动“农技通”短信服务等渠道,及时准确的向农户提供相关农业信息,架起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桥梁。


冷水江市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探索

9979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