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是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冷水江市不断创新思路,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推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进程,但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也曝露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笔者深入工商、统计、农业、林业、畜牧、农机、财政等11家部门了解情况,实地走访了30余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大户和3家农贸市场,并通过电话调查了部分对象,做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加快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有所裨益。
一、农业优特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市土地总面积439平方公里,2014年末耕地面积10.2万亩,林业用地面积35.523万亩,辖12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7万,其中农业人口18万,农业总产值14.25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21元。我市农业产业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特色优势日益凸显,在湘中地区,优势明显。总的来看,我市农业优特产业的发展是健康的,卓有成效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谋划定位农业优特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立足资源优势,制订了农业优特产业发展规划,对我市优特产业进行了准确定位。即粮油作物和水果的种植与加工。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依托农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素质,延长产业链条,重点扶持加工产业的发展。今后几年,大力扶持三尖、禾青片和铎山、岩口、金竹山片的产粮基地建设,重点扶持渣渡、铎山、梓龙等乡镇油料作物片区和金竹山、岩口、三尖、禾青等乡镇油料片区的油料作特种植和加工,种植面积新增1500亩,培养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着力打造油料加工的省级名优品牌。水果中的柑橘类是我市传统水果,主要集中在毛易、铎山、岩口等三个乡镇,其主要集中在铎山、渣渡、毛易、金竹山等乡镇,猕猴桃、黄桃集中在三尖、铎山等乡镇,蓝莓集中在金竹山镇,杨梅集中在渣渡、铎山等乡镇,要积极扶持杨梅、柑橘、黄桃、蓝莓、猕猴桃等果品的种植面积和加工产业,新扩种植面积600亩,扶持果品加工生产企业5家。
2、农业优特产业初具规模,潜力很大。我市2014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2万亩,总产3200吨,油料产值占农业产值的2.6%,油料加工业迅速发展,已有十余家,全市注册登记的粮油类农业组织34农,注册资金13770万元,其中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22家。水果种植面积1.46万亩,总产量19455吨,总产值388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8%。全市注册登记的水果类农业组织77家,其中龙头企业业1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45家,家庭农场12家。水果加工业的发展有广阔的空间。
3、区域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油料和水果适宜生长在气候温和、雨量较充沛的环境中。我市年平均日照1401.8h,多年年均气温16.7℃,平均降雨量1354.6mm,非常适宜粮油、水果种植。同时全市辖区内的水、电、路全都贯通,高速公路、高铁运输都很便利,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乡镇集市建设完善,为农业生产、加工、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2014年全市农业优特产业从业人员达5余万人。农技推广服务人员120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人员50人,农机决动力237680千瓦,现有优特产业产品质量较好,有一定的认知度,品牌建设有了起步,“大嵊食用油”、“奕程1215”等食用油品的绿色食品注册正在申报中,注册水果商标有5个即“隆益园”柚子、“大友”、“锦绣眉山”葡萄、“瑞生源”杨梅汁、“水云峰”黄桃。
4、发展优特产业有一定的资金来源。冷水江市百余年来的矿产资源开采造就了一大批资金雄厚人士,在近年来经济转型战略的推动下,大量资金从城市转入农村,从工业转向农业,加上周边群众的广泛参与,优特产业项目的自筹资金基本有保障。冷水江市作为资源枯竭城市,重视和发展农业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为优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二、农业优特产业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优特产业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龙头企业少,企业个体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加工企业严重缺乏,产业链条短,生产效益不高,缺乏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低。
2、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市场预测,盲目跟从,市场销售单打独斗,无序竞争,导致市场供求失衡,产品滞销等问题。
3、金融资金对农业的准入门槛太高。农业企业很难获得金融资金的扶持,农业保险机制不健全,导致农业风险很大,农业生产很难得到应有的最低保障。
三、加快农业优特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所谓农业优特产业,就是用区域内具有优势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特优新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产业。要发展优特产业,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切不可“月亮走,我也走”。否则,劳民伤财。市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市分管领导挂帅,加强组织、协调、引导、管理、服务和扶持力度,要站在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寻求新的增长点的高度,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各有侧重点,分工协作,区域联动,实现优特产业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
2、依靠科技,提升素质。积极倡导科技兴农,推广普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普遍提高农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为优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注重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地理环境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以及后发优势,紧随优特产业发展方向国际化、技术支撑高新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等大趋势。
3、突出重点,壮大龙头。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是发展优特产业的关键。根据本市的实际,发展加工企业,促成加工项目落地,是壮大龙头企业的关键措施,是优特产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注重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努力做好龙头企业与基地、与农户的对接与联系,通过建立风险基金、最低保护价收购、按农户出售农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捆绑保险等多种形式与基地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真正做到确立一个优特产业,培育一个特色,建立一个基地,壮大一批龙头,形成一个区域,搞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农民。
4、用足政策,创新机制。一是要用足农村的土地政策,创新经营机制。通过土地股份合作、流转等多种形式集中土地资源,投资兴建生产基础和加工企业,提高产业层次。积极吸引外部资本与管理经验尽快进入优特产业,建立“联合舰队”,依托市外大型企业的品牌和市场优势壮大自己。二是要用足支农政策,创新投入机制。首先要多方鼓励多种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投入,特别要适度调控支农金融策略,制定鼓励银行放贷的优惠政策,引导金融资本有序流向农村和农业优特产业,其次建立优特加工企业税收返还分成办法,取之于农,用之于农,“放水养鱼”。然后整合资金,集中扶持,要克服以往“撒胡椒粉”的做法,项目资金要集中连续扶持,对发展突出的加工企业,给予“以奖代投”或贴息支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三是利用信息全球化,创新营销机制。要强化营销信息服务,努力为农业企业和农户创建方便了解市场信息的渠道和平台,建设安全畅通、开放统一、竞有序的市场网络体系,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协调对优特产业产品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对外宣传、共同策划市场营销,推动联营联合,避免无序竞争。四是积极探索和建立包括疫病等自然灾害和价格风险在内的农业风险基金和农业保险体制。有效降低优特产业的风险,确保农业优特产业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