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扎实推进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建设
一、做强“两大园区”。综合运用政策引导、奖励扶持等手段,按“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中、科技支撑强劲、三次产业联动”的总体要求,出台园区优惠政策,整合部门项目资金,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抓好园区公路的硬化、绿化、亮化和核心园区内河堤的整修,把桥头河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打造成国家级的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把经开区农副产品加工产园做大做强。
二、推进“三大工程”。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和品牌效应,利用科技引导、奖励扶持等手段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一是强势推进黑牛致富工程。扩大基础牛群。鼓励农户进行小规模养殖,培育黑牛养殖大户,实行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模式,提高湘中黑牛繁育的补助标准,加大肉牛品改、种公牛投放和冻精配交力度。提升牛肉加工水平。促进现有企业技改升级,扩建肉牛加工生产线,推动湘中黑牛肉制品和副产物深度加工,促进黑牛加工精细化、产品多样化,满足消费群体差异化需求,扩大市场需求量。构建黑牛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对湘中黑牛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相关信息进行记录保存,建立信息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确保湘中黑牛生产质量。 二是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培养蔬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支持肖老爷食品、忠食农业、孙水河谷、慕农春晨等龙头企业发展蔬菜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特色蔬菜。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巩固拓展白马百合、枫坪芦笋、珠梅紫玉淮山、地方干菜等特色蔬菜基地面积,提高产业效益。三是积极推进品牌战略工程。舞活龙头,培育辐射广、影响大、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注重农产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申报认证,推进农产品品牌整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知名度
三、做实“四大平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牵头配合建好各项服务平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强劲、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做实融资服务平台。建立农产品加工产业融资风险贷款担保中心,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贷款贴息。产业扶贫与小额贷款合作,引导新增信贷投向发展前景好、成长性强、预期效益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完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奖励方式,信用评级与资金捆绑结合,鼓励金融机构新增农副产品加工类企业信贷投放权重。二是支持技术创新平台。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抓好良种繁育、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集约化高效养殖、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农业新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在我市现有农业农村科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科技信息基层站点,进行上下对接、信息交换,实现技术开发升级、资源共享。采取多种方式培养适应农业产业大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加快工程研究中心、检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申报发明专利,不断提升“产—学—研”一体化水平。三是建立质量安全平台。加快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抓好保障原料质量、规范生产加工、严格市场准入、强化风险监测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四是建立流通网络平台。深入推进“农超对接”,根据需要建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引进大型超市在涟源建立农产品集采中心,建设农产品基地,实施农产品直采直配。依托娄新高速、长韶娄高速、沪昆高铁高速路网,加大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建好全市的农产品展销中心、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建设自己的物流中心,参与市级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动涟源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