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财政“五举措”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
截至2016年底,娄底市共有中小企业569家,其中,中型企业282家,小型企业287家。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1094.41亿元,同比减少17.72亿元;实现利润55.04亿元,同比减少0.83亿元;缴纳税收24.51亿元,减少2.38亿元。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现象,娄底财政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采取措施着力缓解企业融资困境。
一、创新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减少财政直接补助,强化成本效益意识,统筹整合资金投放,变“投入”为“投资”,变“资金”为“资本”,构建“政府投资+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融资机制,放大财政资金引导、示范和带动的杠杆效应。全力帮扶工业企业,重点围绕高成长性企业和骨干企业,大力推行领导挂点入企、干部进厂帮扶,努力化解企业面临的难题,着力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二、改进管理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一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发展集约经济。通过培植自主品牌,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和获利空间,增强企业竞争力。重点发展农机、电子陶瓷、煤机、耐火材料和电取暖桌等特色产业。二是完加强企业债权债务管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防止呆账坏账过多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或因资产负债率过高造成资不抵债,被迫破产。三是逐步重塑企业诚信体系。增强企业诚信观念,鼓励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资本支持,逐步完善企业诚信体系,改善银行与企业的关系,争取更大贷款额度。四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利用小贷、担保融资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贷款担保;出台激励措施,鼓励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三、推进园区建设,搭建发展平台。一是深化园区改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瘦身减负,开辟绿色通道,集中财力服务园区倍增。二是加快设施配套。推进优势产业、优质资源、优化管理向园区集中,完善提升园区集聚项目、承载项目能力。三是强化园区服务功能。打造要素支撑、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延伸、市场开拓、综合服务以及物流等五大平台,形成集聚效应和集聚品牌,增强园区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四是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为中小企业管理升级、协同创新、发展理念、法律知识、融资等提供优质服务。
四、引导产业配套,发展集聚经济。抓好薄板深加工产业基地、千亿不锈钢基地、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等三大产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园区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鼓励产业集群核心企业裂变,将辅业分离,把产业链延伸的产品、新开发的产品和新合作的项目裂变成新的企业,形成主导产品集约化、一般零部件市场化的生产模式。形成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品牌特色突出,专业化程度高,竞争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集群。
五、优化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建立完善市级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加强涉企收费监管,规范涉企收费征收行为。落实国家对小微企业相关税费及基金缓减免、企业重组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落实精简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促进全民创业。加大对“三乱”现象整治,严肃查处各种“索拿卡要”行为,千方百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