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财政:多措并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涟源财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全市教育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均衡发展。
一、建立机制,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均衡保障。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省定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并全部用于教育。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全面落实教育经费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逐年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拓宽教育经费筹集渠道,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确保教师工资、政策性津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全面保障中小学教师待遇,实现财政性资金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全面、均衡、优先保障教育发展经费。
二、加大投入,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全力支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2017年投入6447万元对48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进行改造,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实现全市中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无明显差异,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三、以人为本,实现教育机会公平均等。一是充分利用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资源,切实完善资助政策,建立健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保障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保障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品享有城镇居民同等权益,实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确保农民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读。三是支持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推进“全纳”教育,支持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
四、整合资源,支持化解城区大班额行动。近年来,涟源财政积极支持化解城区大班额行动,配合教育部门整合、疏导和调控资源,做精中心城区学校、做强城效学校、做优乡镇学校,自2012年以来,该市财政共投入3.19亿元,新建、扩建城区中小学校13所,新建扩建校舍11.49万平方万米,新增学位11280个,城区“大班额”得到有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