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凝心聚力 产业扶贫托起致富梦——娄星区财政局驻省级贫困村清桥村扶贫纪实
清桥村地处娄星区最北端,幅员面积10.14平方公里,纯山地地貌,平均海拔650米以上,山多水清地少,耕地面积1520亩,林地5000余亩。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资源贫乏、地质灾害多发等原因,经济发展异常缓慢,老百姓生活水平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2014年老企石村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2016年,原清桥、企石、佳仑三个村合并成今天的清桥村,该区派出财政局、人武部驻村扶贫。在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当地村支两委与扶贫工作队同心协力,结合当地实际,摸索出产业扶贫致富路子,铺开产业发展宏图,脱贫攻坚成效逐渐显现,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17年预计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26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由2014年的159户448人,减少到46户159人。
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构建产业扶贫工作队伍
以“两学一做”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扶贫村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为清桥村的产业扶贫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一方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把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驻村扶贫队长担任村第一支书,正确引导村支两委,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帮助新的村支两委班子快速进入角色,顺利进行工作交接,提高了村支两委的工作魄力和民心凝聚力,从组织上解决了“软弱涣散”的问题。另一方面,定期组织村、支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定补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努力提高村支两委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邓伟谋亲自给清桥村五十多名党员讲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此外,区财政局机关各党支部与村支部开展支部联谊活动,提高基层队伍凝聚力。
二、改善发展环境,孕育产业扶贫生长摇篮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改善当地发展环境,扶贫工作队通过多方协调,积极争取财政投入,整合涉农专项资金,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后产业发展的基础,近三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2014年以来,硬化通组通户公路75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75盏,建设公路安全防护网7.5公里,构建全村交通便利网;对村部办公大楼进行整修,为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搭建平台;维修大小山塘35口、改造硬化水渠8500余米,植树造林11000余株,治理地质灾害滑坡地3处;完成22个村名小组的安全饮水工程,完成20个村民小组农电网改造,加强全村26个村名小组的环境卫生整治,投放垃圾板车140台,安排清洁人员12人,加强环境卫生宣传,开展卫生评比,不断加强当地美丽乡村环境建设。
三、探索新型模式,凸显产业扶贫成效
“村里要脱贫,关键看产业”,这是扶贫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干部的共识。为了精准发力,扶贫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制定了以“养殖业为主、旅游为辅”的多元化产业扶贫发展战略,并探索出“直接带动、就业创收、资产收益、混合带动”的产业扶贫模式。
(一)“公司+基地+农户”的直接带动模式。成立了清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养鹅、养牛、养鸡、养羊、种植红薯基地,占地面积达600余亩,投入鹅苗20000余只,鸡苗1500只、成品鸡850只,进口良种安格斯牛65头,羊22只,种植红薯150余亩,目前长势良好,红薯、辣椒产业通过引导,已启动深加工与销售一条龙服务,形成链条式发展,直接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今年产值达到平均每户5000元以上。
(二)就业创收模式。“扶贫先扶智。”村里的农业发展公司建立后,需要大量懂技术的工作人员,为了实现供需对接,让贫困户在自家门口实现就业,扶贫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在贫困户中选派3批共计40人先后到省会长沙、江苏南京参加养鹅、养鸡、养牛的专业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安排到村里的养殖基地工作,保障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制定了养殖基地贫困户职工工资最低收入标准,目前,村里的贫困户,基本上家家有人在养殖基地上班,人平收入达到1500元/月,让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创造收入,实现脱贫。
(三)资产收益模式。充分利用国家的金融扶贫政策,鼓励贫困户申请创业无息贷款,吸纳贫困户保底入股清桥农业发展公司,签订入股协议书,承诺每年每户年底分红不低于3000元。目前,村里已经有16个贫困户入股农业发展公司,增加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为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混合带动模式。为进一步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针对一些老弱病残、没有外出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发放成品鸡10至50只,发放鹅苗20至100只,共计发放46户,其中成品鸡830只,鹅苗1150只,为保证养殖质量,还为贫困户们发放精饲料、防疫药品,无偿传授养殖技术和防疫技术。对于养殖散户还实行奖补模式,每只出栏鹅奖励15元,每只出栏鸡奖励10元,并实行村集体统一按市场行情保底价格收购,并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对于养殖大户实行1-3万的奖励,调动贫困户的养殖积极性。目前,村里已培养养牛大户3户,养猪大户4户,养羊大户2户,综合养殖大户1户,种植大户5户。
产业扶贫战略的实施,为清桥村脱贫致富拓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大力扶持养殖业发展,增加其“造血”功能和自救能力的成效逐渐凸显,接下来,将逐步发展经果林、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农家乐等休闲娱乐一体化的旅游产业,目前,建成的3.5公里旅游步道已投入使用,“花海”建设也正在启动,农家乐也逐渐兴起,将为清桥村带来新的增收渠道。此外,清桥村正积极探索光伏产业扶贫新路,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以村级为单位,成立光伏扶贫电站企业,贫困户与电站签订光伏扶贫协议,享受收益分成,争取政府专项奖补资金19.2万元,村里筹集投入资金40余万元,目前基础平整及进出公路已全面完成,光伏产业建设正如火如荼展开。
清桥村产业扶贫发展的宏图徐徐打开,该区扶贫工作队与清桥村全体村民一起,用汗水与智慧共同浇灌出脱贫致富的幸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