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五举措提升财政收入质量
今年以来,冷水江市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力推进“财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现财政收入量质“双提升”。2018年1-10月,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496万元,同比增长19.13%,税收占比 86.59%,同比提高12.92个百分。
一、聚焦产业培财源。结合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深入推进实施财源培植三年行动计划,整合相关专项资金、财源建设资金,采取政府股权投资、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实体经济体发展,全力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广、技术工艺优、税收贡献大的经济体,形成梯级财源格局。
二、强化预算促入库。建立收入目标预算管理机制,对我市经济发展状况及各项财税政策影响进行分析,查找税收征收点,科学制定全年收入工作方案。建立市级领导包抓财政收入、分管领导包抓征管部门的工作机制,把收入目标分解到单位、到人,齐抓共管,责任明确。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究解决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形成全市上下齐心抓财源、抓征管的工作合力,确保了财政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库。
三、综合治税强征管。健全综合治税工作监督考核机制,将综合治税工作列入政府绩效考核,确保综合治税制度措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扎实抓好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信息共享、源头管控”的财税大征管格局,切实堵塞税收征管漏洞,防止税收流失。针对营改增后个体零散税收征管难度加大的新情况,创新税收征管模式,发挥乡镇办的属地管理优势,将个体房屋出租税收委托乡镇办代征,将超基数部分的100%奖励乡镇办,充分调动乡镇办协税护税的积极性,着力抓好个人经营性房产等个体零散税收征管。
四、减税降费提质量。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开展非税收入票据清理,以限量领取和年检年审等手段规范非税收入票据管理,敦促执收单位按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征收或收取非税收入,做到票据不串开,收入不混库。组织专门力量,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国有资产处置力度,对改制企业的遗留资产、合并单位的闲置资产等进行清理,对单位的经营性出租资产实行“三统”(即统一管理经营性资产、统一公开竞价招租、统筹使用资产收益),对灯箱广告、线路牌、公交站台等特许广告实行统一招租,提高资产效益。严格按规定将非税收入分别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及财政专户管理,坚决杜绝通过调库、空转、预缴、超政策扩围等方式虚增非税收入,确保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的非税收入真实可靠。
五、严格考核增潜力。重新修订财源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乡镇办和经开区的税源划分,规定乡镇办按超收的80%分成。为增强乡镇办及园区抓收入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对乡镇办和园区实行与经费拨付挂钩的财税任务考核机制,年初财政从乡镇办的包干经费和经开区的税收返还中先预留30%,完成了季度均衡入库目标,财政预留的经费方予按进度拨付;年底完成任务,预留经费方可全部拨付给乡镇办和经开区,否则,要按所差任务同比例扣除预留经费,乡镇办生财聚财的积极性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