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创新扶贫机制助力精准扶贫
冷水江市是隶属娄底市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湘中腹地,市域面积439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8.6万人。该市为全省扶贫开发二类县市,近年来,该市通过创新扶贫机制,有效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实施。 一、建立产业扶贫指导员制度。为解决到村到户到人帮扶措施不精准、政策宣传不到位、产业选择不科学、帮扶项目没落地、技术指导不到位、产销对接不顺畅、利益联结不紧密等问题,该市制定了《冷水江市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施方案》及《关于建立产业扶贫台账制度的通知》,明确以村为单位,根据各村产业发展实际和贫困户生产发展需求,因地制宜设置产业指导员,其职责主要包括向贫困户宣讲产业扶贫政策、指导贫困户科学选择产业、帮助贫困户联系项目落地、协调开展贫困户生产技术指导、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台账等。同时,建立产业扶贫台账制度,通过进一步摸清贫困户基本信息、精准选择脱贫产业、提升扶贫产业组织化程度等,切实提高产业扶贫精准帮扶和精准脱贫质量。 二、建立通报约谈机制。从2019年7月开始,市财政局、市扶贫办每周对各乡镇办和市直有关单位的扶贫项目推进、财政扶贫资金支出情况进行统计,由市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通报,扶贫项目进展及资金支出严重滞后的,通报2次以上的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约谈,此举推动了扶贫项目的实施进度和扶贫资金的支出进度。 三、创新电商扶贫机制。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新方式,线下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包装,线上强化电商服务和推广,有效避免了农产品“丰产不丰收”“难寻下家”等现象。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市全力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园区已入驻企业141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引导电商产业与农业农村、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在城区构建综合服务中心,在乡镇建立电商服务站,在村庄建立基层联络点,完善农货上行、网货下乡、金融服务、助农取款、农技培训、就业咨询等功能,形成“树根式”多层级服务体系;利用网络、微信、手机APP等平台,加强对本土农产品的推广。该市把培育本土农特产品品牌作为重中之重,统一制定农特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富硒葡萄、铎山杨梅、水云峰黄桃等一大批产品成为电商“拳头品牌”;“麻辣特色小吃”成为冷水江标志性电商产品,涌现出麻辣魔方、好呷猴等一批麻辣特色电商企业。目前,该市共有1万余农户参与到电商平台,培育农民网店217家,电商企业网上农特产品交易额达1.1亿元,逾三成未脱贫人口直接受益。该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百佳县(市)”“农村淘宝最具活力县城”。 四、加强扶贫资金动态监控。该市财政部门牵头对各项各类扶贫资金实施全覆盖动态监控。一方面加强与外部相关单位和内部相关股室的联系与沟通,另一方面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并协商解决。通过动态监控系统,实现了对财政扶贫资金预算安排、绩效目标、支付环节的全流程、链条式动态监管,进一步加强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明确了资金监管责任,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