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星区:高质量党建引领财政高质量发展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娄星区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党建为统领,加固财政改革发展“红色底盘”,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确保财政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
围绕一个中心,为公共财政增能。全区各级各部门从讲政治的高度,牢固树立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的中心意识,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坚持量入为出、有保有压,精打细算,严格“五项严控”措施,着力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公共财政服务能力。严控新增支出,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坚持“无预算不支出”;严控人员经费支出,全面清理在编不在岗、吃空饷、使用财政资金擅自增加编外聘用人员;严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聘)用工作人员、劳务派遣用工及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变相增人;严控文件印刷、书籍出版、资料汇编等办公经费支出;严控没有明确资金来源的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项目。
用活两项政策,为企业发展增速。一是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通过降低门槛、意向公开、降低交易成本、预留中小企业份额,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行“承诺+信用”管理,简化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证明材料;从2022年1月起,全区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在“湖南政府采购网”提前实行意向公开;从2022年4月1日起,对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免收投标保证金和免交采购文件工本费,为供应商提供政府采购文件“零跑腿”“零费用”服务;从2022年6月1日起,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项目,适宜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通过预留采购份额予以支持。今年以来,全区200万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项目、4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算金额6090万元,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5615万元,其中小微企业5499万元,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预算金额5289万元。二是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建立“潇湘财银贷”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积极探索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新渠道、新方式和新方法,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精心筛选优质企业,审核确定“潇湘财银贷”白名单企业60家,已经通过“潇湘财银贷”放贷10笔,累计提供贷款3090万元。为企业纾难解困,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坚持“三个聚焦”,为财政管理增效。一是聚焦“精准”抓管理,领导班子成员针对难点、热点,深入基层、深入预算单位、深入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座谈交流、上门访谈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开展“我为财政高质量发展献计策”活动,听民意、聚民智,深刻查摆剖析,梳理问题清单,精准编制预算,科学安排资金,防范运行风险,精准落实政策,千方百计破解服务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堵点、痛点和难点。二是聚焦“绩效”抓管理。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2022年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申报率100%,上年度区本级安排的所有财政资金自评率100%。对本年度18个重点预算部门的23个重点项目支出共计5055万元开展重点绩效运行监控,对上年度27个重点项目共计3.96亿元实施重点绩效评价,运行监控与年度绩效挂钩,评价结果与资金安排挂钩。同时与区审计部门建立“共商、共享、共用、共促”的财审联动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聚焦“整治”抓管理。坚持把专项整治工作与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对党组议事、绩效考核、政务公开等内控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全面开展“四风”问题、红包礼金、违规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等19项专项整治,聚焦财政主责主业,切合干部和财务管理实际切实查摆整治问题;全面启动预算管理一体化,财政资金从预算安排源头到使用末端全过程流向明确,强化监督问责。
建立四项机制,为财税征管增收。全面推进“大数据网格化管税”模式,通过建机制,抓管理,强服务,为全区财税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一是健全综合治税机制。构建以“政府主导、部门共管、全员参与”的综合治税体系,重点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解难题,在区直各单位抽调力量开展“万名干部联万企”活动,摸排企业诉求,全面掌握企业运行状况,畅通企业供销两端,补强产业链短板,全面筑牢税收增长根基。二是完善源头控管机制。建立财源数据动态管理库,全面开启“大数据管税”模式,通过“财税”系统进行数据比对,查找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切实提高税收动态分析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建立联动机制。加大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加强信息的高效采集、准确运用,从点、线、面等方面揭示税收差异动态变化和纳税异常情况,为科学治税、强化征管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四是健全协税护税机制。对个人非住房出租及个体零散税收实行委托代征,按行业,按税种,按区域划分网格,明确网格长、网格员,绘制网格作战图。堵塞征管漏洞,确保税收应收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