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大力推动财源建设
近年来,邵阳市不断完善财源建设推进机制,努力构建基础稳固、结构优化、持续增长的地方新型财源体系,为财政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 9.3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72%和10.5%,比实施财源建设工程之初的2005年增长了230.79%和294.65%。今年1-4月,市本级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42853万元,同比增长39.08%。
加快工业发展,培植主体财源。一是推进项目建设。市财政牢固树立“抓财源首先必须抓项目”理念,把项目作为财源建设的载体和经济发展的“引擎”,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靠大上项目增加经济总量,靠上大项目拉动财政增长。目前,宝庆电厂120万千瓦建设工程、三一湖汽年产2万台混凝土搅拌车及专用底盘项目、湘窖生态酿酒园6万吨曲酒6万吨包装及配套工程、宝兴科肥年产15万吨硝酸铵、立得皮革猪牛皮深加工异地扩改、合力化纤年产9万吨粘胶短纤维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二是培育重点企业。整合各种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贴息力度,市本级安排及争取上级支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4.1亿元,重点支持了神风动力、维克液压、邵阳纺织机械等20个高新技术项目发展。通过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进行择优扶持,激发企业加快发展、依法诚信纳税的积极性,有力拉动了市本级税收收入增长。2009年市本级6户重点企业实现全额税收1.95亿元。
突出招商引资,开辟新兴财源。长期以来,邵阳市的经济基础落后,缺乏辐射带动能力。为改变落后的经济面貌,邵阳市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近五年来,市财政共组织资金近700万元,确保顺利参加和组织第一届、第二届中博会、邵洽会、北京科博会等重要招商引资活动。共计引进境外项目29个,引进外资0.9亿美元,引进境内项目966个,引进境内资金238.1亿元,一批引进项目成为拉动市本级财源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为财源建设补充了新鲜血液。
支持国企改革,激活现有财源。邵阳市属“三线”建设时期建成的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任务艰巨。市财政突出国企改革抓财源,通过整合、激活、裂变、扩张等方式,积极盘活存量,引导增量,有效运作,有序流动,实现资产优质扩张、高效裂变,增强国有企业的内在动力和发展活力。五年来,市财政共筹措落实国企改革资金3.2亿元,支持省汽车制造厂、邵阳棉纺、液压件厂、邵阳市饮食服务公司等42家国有企业成功实现改制,促使改制企业增强了竞争力和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