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严把五道关口做实一事一议项目
新邵县以“议合规、筹自愿、建保质,验达标,补透明,管严谨”为主线,严把五道关口,做实一事一议项目,财政奖补龙头作用凸显。
严把项目规划“关”。 该县以村民自愿为前提,以村民受益为目标,坚持量力而行,严格议事筹资程序,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以通水、畅路、净环境、保生产为着力点,鼓励和引导村民开展高收益、高覆盖、低成本的项目建设,确保村民直接受益、取得实效。
严把资金筹集“关”。一是整合涉农资金进行奖补。充分发挥财政奖补资金的引流和汇流作用,由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财政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扶贫办等有支农资金的单位,在坚持资金“分配权不变、使用权不变、管理权不变、监督权不变、资金用途不变”的原则上,对涉及农村公益项目建设资金进行整合,突出资金引导效应。二是引导集体经济投入。通过盘活村级集体资产,推动变革村级分配机制,引导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用在刀刃上,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化。三是引导社会各界捐赠。着力抓好舆论宣传,用好用透财政奖补筑巢引凤功能,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程打造成百姓工程、富民工程和样板工程,倡导社会各界关注家乡慷慨解囊。
严把项目质量 “关”。一是严把项目设计关。一般项目要有项目可行性分析、规格要求、预算方案、施工方法、质量管理等资料,重大项目要有专业设计资料、技术标准、招投标办法、质量检测和工程验收制度等资料,项目设计要体现村民论、大家管、群众益,注重项目效益。二是严把工程施工关。项目村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产生质量管理群众组织,对工程施工全程监督,明确村主任为工程质量直接责任人,镇乡驻村干部为第一责任人,乡镇长对本辖区内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质量负主要责任。凡出现因工程质量问题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工程施工质量直接与后续项目安排挂钩。三是严把项目验收关。坚持村、乡、县三级验收制度。首先由村民议事小组组织群众自行验收,合格后申请乡镇验收;乡镇验收合格后,签署意见申报县综改办验收;县综改办会同县财政局、县经管局等部门专业人员再进行实地验收,层层确保工程质量。坚持实地验收与查证验收相结合。对奖补项目实行“一听二看三查四问”,即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问百姓,重点考核筹资筹劳是否合规、工程质量是否合格、财务收支是否公开、项目是否新增债务等几大方面,防止将财政奖补工程变相为坑民工程、腐败工程及债务工程。
严把资金监管“关”。一是制度建设从严。县政府出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性质、帐户设置、拨付流程、支出管理、处罚方式。二是日常监管从严。充分发挥村级理财小组民主理财职能,凡一事一议财务支出必须经过集体会审,源头把住资金流向。镇乡财政所和经管站负责对一事一议资金的合法合理真实性进行全面审查和日常监督,并对资金安全负主要责任。县财政局设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专户”并实行专帐管理,专项用于一事一议奖补建设,主动接受纪检和审计监督。三是收支公示从严。项目村筹资筹劳数量、招投标及工程决算、奖补金额、专项补助、社会捐助、项目支出等情况要求单独公示,全力维护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四是联合检查从严。县财政、监察、审计部门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使用进行联合检查,确保奖补资金专款专用、规范高效。
严把后续管理 “关”。一是建立受益户“AA”负担机制。小组公益项目以受益对象为主体,鼓励和引导其自发形成的公益项目管护组织,采取自发集资、投工等方式确保项目长期受益。二是推行集体统筹机制。对村级公路、公共环卫等基础设施,采取集体支付制,由村集体制定相关制度,并安排专门资金用于项目后续管理。三是提倡协会负责机制。对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项目,坚持走行业管理与村民自治相结合、行政管理与市场手段相结合的路子,成立管理协会,将项目交由协会来统一管理,制定规范制度,定额收费,保障运转。四是严格考核约束机制。实行资金核付制度,将是否建立后续管理机制作为核拨财政奖补资金依据。启动跟踪问效制度,对措施到位成效明显的村级组织优先安排后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