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阳光采购 构筑公共财政“防火墙”
在邵阳市政府采购办的监管下,该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施工单位公开招标顺利结束。不久后,城区各大主要路口都将安装道路综合违法抓拍及监控系统,届时,该市智能交通系统将达全国顶级技术水平。该项目一期预算近400万元,经过公开招标,实际中标总额为316万元,节支率超过20%。这是邵阳市政府采购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的一个鲜活案例。在政府采购办十年的不懈努力下,“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的政府采购正在不断深入建设中,“阳光采购”逐步成为现实,为公共财政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健全制度规范政府采购
健全完善的制度建设是降低采购风险、预防腐败,实现政府采购公平、公开、公正的首要保证。邵阳市政府采购办成立十年来,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相关法规,积极借鉴学习外地经验,结合该市实际制定了《邵阳市政府采购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形成健全有效的制度体系。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在各类媒体上及时发布、举办业务培训等全方位手段,在全市各行政事业单位中牢固树立起依法采购的观念。
强化监督严防采购漏洞
没有强而有力的监督,阳光采购就会失去坚实的后盾。为了真正实现阳光采购,邵阳市政府采购工作在管采分离的基础上,实行“管理、执行、监督”三层运作模式,以市监察、审计部门为监督机关,形成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人员为主,监察、审计多方参与的多层次有效监督机制。重大项目邀请监察人员现场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并弥补采购活动中的不足,有效预防腐败的发生。
政府采购专家库建设对于提高采购水平和效率,维护采购评审公平公正具有重要意义。仅2010年,政府采购招标项目抽取专家就达633批次,参评专家达1912人次。自2004年首次建立专家库以来,邵阳市政府采购办不断提升专家库质量以适应工作的新需求。2011年,采购办决定整顿扩充评委库,向全市征集评委,新增评委180余名,评委库在册人数达400余人。
“斤斤计较”节约经费开支
“有时候我们似乎有点‘斤斤计较’,甚至‘抠门’,但为政府节支是采购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该办负责人如此说道。
据介绍,邵阳市政府采购办根据每一次采购的实际情况,选取招标采购、定点采购、简易询价采购,小额或特殊项目的单位自行采购等规范的采购方式进行采购,精打细算,务求透明和节支。2007年11月,某单位曾提出自行采购一批印刷品,价格为5元一本,共6万本,预算资金合计30万元。而采购办采用询价的方式确定印刷企业,仅一周便完成采购,成交价仅每本1.06元,总金额6.36万元。相比单位原预算节约了23.64万元,节支率高达78.8%。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十年来,随着政府采购工作的逐步推进,邵阳市政府采购范围从通用类货物向专用类、公共服务类、民生类工程项目延伸扩展,采购规模持续强劲增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愈发显著。2002年,全市采购规模仅6865万元,至2011年采购规模达9.98亿元,是2002年的14倍,十年来累计节约资金金额近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