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精准扶贫为贫困村“造血通脉”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5年11月10日 09:44 【字体:

  近日,绥宁县财政局驻瓦屋塘镇枫门岭村精准扶贫工作组队员们再次到该村观察新培育的青钱柳生长情况。2015年,该县财政局协助该村引进青钱柳树苗25600余株,组织村民在25度以上的坡耕地和房前屋后栽种青钱柳320多亩,目前普遍长势良好,为当地村民增收和脱贫带来了希望。

  近年来,绥宁县通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寒山区易地扶贫整体搬迁、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等扶贫措施,为贫困村“造血通脉”,让山区贫困农民享受到了精准扶贫带来的“红利”。

  为帮助山区贫困村群众“拔掉穷根”,该县通过“联村到户”帮扶活动、党代表“进百室走千村入万家”活动等途径了解群众疾苦,为19412户贫困户63831人建档立卡,下派领导干部1630人与2707户贫困家庭结“穷亲”;加大扶贫重点村推进力度,确定省市县扶贫村共72个,且70%以上的扶贫资金集中用于水、电、路、业、房、环境整治“六到农家”建设。

  两年来,该县投入扶贫资金4479万元,帮助贫困村硬化村组道路60公里、维修道路120公里,修建桥梁6座、水渠60公里、排灌站5个,维修山塘、河坝、河堤72处,解决了9000人的饮水困难,建设村级活动中心15个,安装路灯100多盏。

  该县积极探索生态移民和扶贫攻坚新模式,投入2600多万元实施高寒山区易地扶贫整体搬迁惠民工程,目前已帮助205户500多名山区移民“挪出穷窝”;还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3处受灾搬迁户集中联建点。

  在此基础上,该县扶持特色产业开发,帮助山区群众“换掉穷业”。县财政筹措300万元,设立贫困户小额贷款风险担保基金,专项用于贫困户小额贷款担保及贴息。该县以“合作社、企业+基地+贫困户”等方式发展特色农业,新成立专业合作社22个、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培育了油茶、杂交水稻制种、杨梅、青钱柳等产业基地68个,扶持种养大户403户。该县还依托黄桑、寨市、大园、花园阁等地生态旅游,办起了80多家特色农家乐,平均每家年收入超过5万元。


绥宁县精准扶贫为贫困村“造血通脉”

997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