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财政:科学理财惠民生
五年来,绥宁县财政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财政改革发展目标,沉着应对复杂变化的发展环境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保持了财政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紧紧围绕解决“三农”问题,不断推进农业发展。五年来,该县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夯实了农业基础地位;推进油茶、金银花、绞股蓝种植和杂交水稻制种等产业发展;推广楠竹低改和植树造林工程,打造林业强县。
支持工业强县战略,巩固发展主体财源。及时兑现了工业园区骨干企业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扶持企业的发展;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安排和筹集改制资金5000余万元支持企业改制,减轻了企业的社会负担,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支持资源的整合和储备,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支持生态旅游、民族商贸等行业发展,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粘合作用,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10.6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了人居和投资环境,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
切实加强收入管理,财政“蛋糕”逐步做大
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坚决维护税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不断创新征管方式,强化税源监控,广泛开展税收宣传活动,增强了公民纳税意识。
努力抓好财政收入的均衡入库,及时把收入任务分解落实到单位。加强征管部门的配合与协作,经常研究分析收入形势,协商解决收入征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按月按进度抓收入,确保均衡入库。
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实现了非税收入网络化管理,规范了执收执罚单位收缴行为。按照市场化配置资源,加大矿产资源拍卖力度,促进了财政增收。
实行收入任务目标考核,建立了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机制。五年来该县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2016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4.93亿元,比2011年增加2.37亿元,年均增长1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63亿元,比2011年增加1.87亿元,年均增长15.6%;税收收入2.75亿元,比2011年增加1.24亿元,年均增长12.7%。
大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扶持政策。近年来,该县成功争取到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一事一议集中连村建设试点县、油茶基地县、少数民族高寒山区扶贫开发试点县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于2013年纳入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偿范围,2016年正式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近五年共到位上级补助收入82.8亿元,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29.7亿元。2016年全县财政总财力达11亿元,比2011年增加近6亿元,年均增长17%,有效缓解了全县财政支出压力,确保了全县收支平衡和机关单位正常运转。
不断深化财政改革,管理效益持续提高
全面深化预算改革。推进部门预算改革,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加大预算公开力度,对每年的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以及涉及民生的重大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在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努力打造阳光财政。
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2012年3月,该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点工作启动, 18个单位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单位,全县改革单位达到123个。2016年11月,改革范围扩大到了乡镇,新增62个预算单位,全县有185个单位纳入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基本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改革目标。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筹措资金,全面化解农村“普九”债务2930万元,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其他债务1391.28万元。扎实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5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财政奖补资金6044万元,完成奖补项目660个,项目总投资1.89亿元,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受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一致好评。
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认真制定车改方案,明确车补标准,在2016年12月份完成了县乡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规定对取消公车进行了处置,规范保留车辆的管理,正在积极筹建全县公务用车管理服务中心。
加强政府采购监管。不断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全面实现采管分离,规范采购行为,节约财政资金。2016年政府采购规模达1.92亿元,是2011年的3.4倍,五年来共审批采购9048次,节约政府采购资金8949万元,平均节约率为14.%。
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完善内控机制,加强财政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积极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初步构建了预防“小金库”的长效机制。2012年成立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以来,扎实有效开展评审工作,到2016年底累计完成财政投资项目评审1536个,累计审减5.04亿元,平均审减率为16.3%。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民生福祉明显改善
五年来,按照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切实做好资金保障工作,保证了工资和离退休费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了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重点项目建设的需要。
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了种粮、农机具购置、家电汽摩下乡、退耕还林等惠农补贴政策,五年来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7.32亿元。
全力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落实了再就业各项税费减免,努力解决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5年累计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36亿元。
推进“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的实施,5年累计投入教育事业费16.37亿元。进一步提高农村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和县乡联网工程建设,对县城文体设施和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改造,加大对群众性文体活动的财政支持,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达1.64亿元。
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五年来共安排医疗卫生费9.65亿元。进一步完善了公共卫生防御体系建设,实现了城乡基本医疗保障,缓解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大力实施通畅通达工程,近五年全县财政投入交通建设资金近8亿元,全县215个村基本上修通了水泥路,省道S221线、江万公路、长河公路已经改造升级,包茂、洞新高速与绥宁连接线已全面拉通,寨黄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已完工,途经绥宁的武靖高速公路预计今年底通车。
全力支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节能环保支出五年累计2.22亿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