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县财政收入实现量质齐升
2017年,邵东县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减税降费力度空前等宏观不利因素影响,创新征管方法,健全征管体系,强化收入调度,深挖增收潜力,确保全县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3.24亿元,为年度预算计划的101.55%,同比增加2.71亿元,增长13.20%。税占比为77.04%,同比增加6.85个百分点,在收入总量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收入质量同步大幅提高。
一、财政收支管理加强。一是抓财源。突出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着力培育智能制造业、“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落实普遍性减税降费和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培育稳定、优质、广泛的税源。二是抓征管。落实征管责任,加大征管合力。积极协调国税、地税等征管部门,完善部门联动,形成征管合力。强化综合治税和协税护税工作,建立健全税收分析、征收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国地税联合办税大厅服务提质、征管提效作用,切实抓好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重点税种的有效监控,加大税收清欠力度,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三是抓支出。始终坚持把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严格执行人大通过的年度预算草案、保障民生重点支出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加快预算执行力度,不断提高预算执行效率,着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精准扶贫等民生重点支出。
二、服务发展成效明显。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增产增效和工业经济稳定增长。支持工业转型升级。投入工业发展资金1.1亿元,专项用于企业创新创业扶持。投入近1亿元用于企业入园、出口、组建研发中心等方面的奖励。支持打火机、皮具箱包、印刷、小五金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支持特色县域经济。及时拨付省级特色县域经济项目资金6000万元,支持仙槎桥五金工业园二期、标准化厂房建设、贷款贴息和品牌推广,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平台,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支持重点项目推进。全年拨付重点项目建设资金16亿元,兴禾大道东延、“八老”公路建成通车、殡仪馆投入使用,衡宝路、建设路,昭阳大道提质改造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安排2800万元,用于“四边五年”造林及森林防火带建设。安排资金2亿余元,用于安全饮水等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统筹资金1.2亿元,用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569.6万元,建设各类项目273个。通过“一卡通”发放惠农补贴40项、2.07亿元。成功申报8个农业项目,争取支农资金1500万元。提供农信担保贷款资金1.4亿元,其中为8户种粮大户提供担保贷款1000万元。支付农业保险理赔资金2113万元。
三、民生保障不断提高。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将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作为公共财政的优先方向。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全年教育支出10.45亿元,新建、改建校舍12.21万平方米,完成10所合格学校创建,对一中及一中振华进行升级改造,新建六完小并投入使用。落实了班主任津贴、教师体检经费以及贫困乡人才津贴。完善社保就业体系。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27亿元,建成5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改建419个村卫生室。打造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资金21.29亿元,对6138户城市棚户区进行安置改造。投入资金6110万元,建设公租房1032套,建筑面积4.89万平方米。加大支农惠农力度。2017年,县财政继续加大对乡村运转经费的投入,安排村级运转经费1.31亿元,同比增加5011万元,增加部分主要用于提高村主干补助及农村环境整治等支出。大幅提高村级公用经费,由上年的每个村2.3万元、2.6万元、2.9万元,分别提高至4万元、5万元、6万元。村干部的待遇较上年提高了156.63%,村支部书记的固定补助由上年的每月1100元提高至2823元,全年合计33876元,为上年度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倍。其他村主干人员相应提高。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全年农业综合开发总投资2612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262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48万亩。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积极整合各类扶贫资金近10.76亿元,帮助2万余人顺利脱贫,危房改造新建3300户,异地扶贫搬迁313户。
四、财政改革继续深化。2017年,县财政部门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强化预算刚性约束,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全面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升财政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预算管理科学透明。严格执行《预算法》,深化部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财政预决算实现除涉密部门外的全公开。全面清理结余和结转资金,对项目资金、重点科目资金、结余和结转资金实行统筹安排。集中支付全面铺开。1-11月份,共办理国库集中支付97832笔、金额77.78亿元,同比增加13445 笔、 20.34亿元,增长35%。公务卡累计结算金额891.71万元。PPP工作纵深推进。昭阳大道提质改造及综合管廊建设、兴隆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两个PPP项目成功落地,总投资21.59亿元。财政管理成效明显。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全年实现政府采购成交金额2.05亿元,节约预算资金0.28亿元,节支率达12.08%。拓宽投资评审范围,共评审财政投资项目530个,送审金额48.53亿元,审减金额5.42亿元,核减率11.2%。组织对全县450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完成国有资产处置收入56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