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五个基座 四维统筹 三效联动”打好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组合拳”
2022年以来,隆回县以优化支出结构、规范支出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基四统三效”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有效形成紧握财政拳头保重点、集中有限财力办大事、聚合各路资金促发展的全新工作格局。
夯实“五个基座”,革故鼎新,精准破基数夯基础。突出政策摸底。对所有超出中央省定标准的民生政策、与上级精神相违背的奖补政策、非本级支出责任的政策进行清理铺排,着力清理和压减固化、分散、低效支出。近三年,停缓调撤政府投资项目55个,压减投资规模63.73亿元;优化不符合政策目标导向项目25个、调整低效无效支出2.3亿元。精准测算财力。全面梳理收入来源、资产资源,扫描财政资源总量与结构,精确测算地方收入和预测转移支付收入,按“三保、偿债、大事要事、一般事业、其他”五级支出序列安排预算,量入为出,确保预算设定在财力承载范围。三年来,盘活存量资金3.47亿元,完成国有资产资源盘活处置收入38.79亿元。统一支出标准。坚持人员经费按政策制度足额保障;社保缴费基数全县统一,核算到人;公用经费按实际人数,分类分档制定定额标准。修订支出标准体系,涵盖“三保”支出、基本公共服务、通用项目、专用项目、资产配置等多个方面。严格项目准入。明确项目入库条件,细化项目测算依据,规范项目入库审核流程,建立项目库动态管理与项目退出机制。入库项目必须经财力评估后方可落实资金来源。完善编制程序。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根据项目库控制数,审核各单位报送的分配支出计划,重点审核支出功能科目是否与单位职能相违背、经济科目是否偏离实际用途。通过“二上二下”编制流程,确保预算草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坚持“四维统筹”,攥指成拳,精心保重点促发展。统一多元筹资。用好专项债、国债等一揽子增量政策,将找钱与预算编制工作一体推进,引导预算单位打好多元筹资组合拳,竞争性分配资金。三年来,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156亿元,多项省市重点项目在隆回落地见效;发行新增专项债券9.53亿元,支持43个交通、民生领域重点项目。统一预算版图。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采取“党委政府定任务、部门谋项目、财政筹资金”模式,结合财力状况,区分轻重缓急,创新编制年度重点保障事项清单,做到“先谋事、再排钱”“上清单、再花钱”,更加聚焦大事要事。统一过紧日子。严格“四减三控一清一规范”,即有二次分配的支出一律减、有指标调剂的支出分析减、有非运转非民生的支出大力减、有新增项目的支出尽量减;严控“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和委托业务费,严控社会购买服务项目,严控新增财政供养人员;大力清理清退协会、社会团体、临聘人员;规范工会经费管理。三年来,全县非刚性非重点支出预算压减50%以上,县本级行政运行经费预算压减1.08亿元。统筹跨部门资金。按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打破部门壁垒,精简归并方向相同、性质相近项目,压减标准过高、承诺过多项目,取消低效无效、不可持续项目。强化存量统筹,定期清理部门预算、往来指标结余资金;规范开设单位实有资金账户,专户利息和结转一年以上资金及时上缴国库,近三年共清理银行账户50个、2.75亿元。县级财政三年来预算安排150亿元用于保障民生事业领域,比如:统筹安排3亿元支持教育强县建设,新增普通高中学位3000个、基础教育公办学位6000个;安排29.7亿元支持加强社会保障,强化“一老一幼”服务保障,支持促进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农民工就业经验做法在全国推介。
突出“三效联动”,闭环控制,精细强监管优配置。向事前绩效要财力。围绕当年到期延续重大政策和项目,开展“四问”:问立项有没有必要、问预算节约不节约、问绩效目标合不合理、问实施方案可不可行、问筹资合不合规解决立项必要性和投入经济性问题,推行“四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融合解决事前绩效评估质量问题。将事前绩效评估报告根据评分划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次,作为新增预算和延续预算的前置条件。二是向事中绩效要财力。定期要求预算单位在绩效管理系统填报本单位专项资金监控数据、重大专项绩效运行监控报告,对未达到支出进度和偏离绩效目标的项目资金实施预警,防止资金支出缓慢、闲置沉淀。三是向事后绩效要财力。建立部门自评+财政复核+第三方机构评估“三维”评估机制,每年选择部分重点政策和重大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四是向绩效结果运用要财力。建立将预算安排与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以及项目储备挂钩的“四挂钩”机制,做实决算阶段结果应用,实现“以绩定事,以效定支”的科学决策。三年来,共组织开展45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动态核减282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