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市加快特色农业发展 2015年产值达30亿元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3年04月23日 08:53 【字体:

  4月18日,湘乡市加快农业产业化及特色产业发展调研座谈会召开,会议讨论了《关于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至2015年,湘乡特色农业产值将达到3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7.5%,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50亿元,基本形成粮食、生猪、皮革、油茶、竹木、水产、休闲农业七大产业链,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的优势基地。主要做法是

  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将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加快农民致富、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提升到与发展粮食生产、牲猪养殖、劳务输出同等的地位,变原来的“三驾马车”为“四轮驱动”,推进我市城乡全面发展。。

  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围绕服务长株潭大都市、面向国内外大市场,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原则,以新型农业企业为依托,以提高科技含量为手段,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前提,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优质高效地发展特色产业。根据湘乡的实际,目前,重点发展以燕鑫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水府庙库区为主要基地、辐射全市的优质柑桔产业,以富农蚕桑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涟水流域为基地的蚕桑产业,以湘之椿农作物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泉塘及周边乡镇为基地的优质香椿产业,以红仑春品牌为龙头、涵盖优质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茶文化的茶叶产业,以潭桥蜜梨、东郊葡萄为主的优质小水果产业,以水府旅游度假区和城郊为主的观光旅游农业和采收休闲农业。

  优化产业发展模式。不再重复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瞄准国内外大市场,突出先基础、后规模、再加工发展成产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企业为龙头,采用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开发模式,实施产、学、研相结合、产、供、销一体化的政策引导项目,优先发展竞争优势强、产业潜力大、生态效益好的项目,尽量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做到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质优良化、环境生态化、产品品牌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市场化,从而带动整个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加大产业发展投入。一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确保科技推广体系的稳定,确保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大项目开发的投入。农业种植项目开发投资规模大、持效时间长、见效慢、涉及范围广,必须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并争取银信部门的金融支持。三是加大对农产品加工、营销领域的投入,开拓市场。四是加大政府对种苗基地建设和农民的购买种子种苗的补贴投入,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基地,再发展加工和营销。

  提高科学技术含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中坚持科技领先,积极引进新的发展模式、引进前沿型技术人才,引入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突出向科技要效益。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要以产业为基础,以品牌为重点,采取政策优惠、部门紧密配合、引入技术支援、争取贷款支持、政府奖励引导等多种措施,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发展,把全市特色产业推上发展的快车道。

  打造优质产品品牌。农业特色产业能否成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关键是产品是否有市场竞争力。因此,积极打造湘乡优质农产品品牌,突出重点,做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宣传,同时积极申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市场准入的相关认证,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扩大市场份额。

  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为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建立产前、产中、产后的市场服务体系,对投资者和经营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经济合作化组织和专业协会,确保产业顺利发展;三是优化产业发展社会环境,制定政策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打击地霸势力,医治“红眼病”,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牢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一是在项目选择中应选择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开发项目;二是在项目建设中,做到不破坏生态环境;三是大力推广节能、减排、生态、优质的栽培管理和加工技术。


湘乡市加快特色农业发展 2015年产值达30亿元

997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