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财政局适应“四新” 科学谋划2016年工作
一是适应新常态,精心组织收入。科学研判形势。重点聚焦税制改革、转移支付改革、价格机制改革、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优化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等重大改革,积极做好政策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准确预判形势,做好政策对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依法组织收入。加强与税务部门衔接,促进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执收缴库,着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同时,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营运。盘活存量资金。进一步完善国库资金管理机制,加强对结余结转资金、财政间歇性资金及预算编制和执行环节的管理力度,进一步盘活财政沉淀资金。
二是适应新政策,科学培植财源。转变支持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县政府出台的《关于稳增长促发展的九条意见》等政策文件精神,从提供金融支持、减轻企业负担、提升审批效率、加快项目建设、落实财政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帮扶力度。转变财政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引领和撬动作用,财政投入方式从以直接投入为主,逐步向补贴、以奖代投、股权投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等多种扶持方式并重转变。转变政府调控方法。对应由市场主体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探索建立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退出机制。抓住经济建设需求与社会资本投资需求的契合点,通过PPP(公私合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
三是适应新要求,优化支出结构。厉行节约保运转。坚持“人员支出按政策、公用支出按标准、项目支出按财力、其他支出按实际”的原则,严格控制建设、行政、“三公”、项目等方面的支出,进一步完善乡镇及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切实提高党政机关正常运转和村级保障水平。加大投入保民生。突出财政资金的公共导向,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相关民生事业投入政策,加大民生财政投入力度,重点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就业等方面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统筹保和谐。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支持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扩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是适应新形势,深化财税改革。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加大一般公共预算对各项资金的统筹使用力度,完善全口径预算编制,进一步提高预算透明度。加强第三方绩效评价,注重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强化对债务举借、使用、偿还的全过程审批和监督,研究探索逐步把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着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创新财政运行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稳步推进绩效管理、资产管理、投资评审、财政监督、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六位一体”的财政运行管理新机制。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机制来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对照《新预算法》开展权力搜索,拿出权力清单,规范权力流程,真正做到权责明晰、权责相当、用权受约束、责任可追溯。按照分级授权、分岗设权、分事行权的原则,研究制定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