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阳光暖民心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07年02月08日 09:06
【字体: 大 中 小】
这几年,花垣财政“雄”起来了,有钱了,钱多多办事办大事办好事办实事,让财政阳光照耀城乡,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逐步由“吃饭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
一、多年来,花垣县财政一直处于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状况,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是否促进财政状况的根本性转变?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样的一连串数字。2006年全县完成财政支出46134万元,比增13706万元,增长了42.27%,其中,人员经费支出15372万元,比增1728万元,增长12.66%。运转支出4148万元,比增3022万元,增长268.38%,项目支出22004万元,比增4306万元,增长24.39%。农业支出比增968万元,增长59.57%,教育支出比增2206万元,增长31.16%,卫生支出2761万元,比增1030万元,增长59.5%,社会保障支出998元,比增414万元,增长70.89%。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花垣财政确保了人员工资以及政策性补贴按月足额发放,确保了全县机关运转,而且在公共财政的项目支出上投入大幅度增加。2006年全县累计在城市建设、社区建设、社会福利建设、娱乐设施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新农村建设等诸多公共设施方面投入达5970万元。占总的项目支出的39.07%。这就充分表明,花垣财政逐步由“吃饭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
二、有钱了,花垣县立足于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好事、办实事。2006年,该县兴办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好事实事。全年在大力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上,该县通过整合资金,新增加3000多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全县形成了烤烟2.2万亩,商品蔬菜6.1万亩,桤木林23.1万亩,果类15万亩,青蒿1.5万亩,富硒大豆1.5万亩的种植规模。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发展到6户,全县启动了18个新农村示范村,投入资金由年初的每村每年20万元增加到50万元,硬化村、组道路120公里,完成了3条县乡公路的提质改造,每村建有主导产业均在400亩以上。同时,全县投入资金1300万元用于扶贫村整村推进建设,全县新建村组活动场所20个,村容村貌明显改观。贫困人口下降到6万人。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完成广车等3座病险库水库的除险加固,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2处,受益群众2万多人。在工业科技引导开发上,县财政投入工业科技引导资金320万元,鼓励企业开发精深高科技产品,全年实施科技项目12个,累计完成技改投入1.6亿元,县财政投入资金235万元,资助企业处置债务1.17亿元;在进一步建立公共财政的体系上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新建12个乡镇敬老院,维修完善6个乡镇敬老院,使全县18个乡镇乡乡都有敬老院,全县五保户老人均实现了集中供养,为1000多名五保老人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同时,加大对新型合作医疗的投入,县财政补助农村从每人5元增加到13元,县城非农业人口每人50元,使全县城乡居民都享受到了合作医疗的实惠,为城乡群众解决病有所医的难题,全县72658人享受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0706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待遇,城乡特困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让弱势群众充分享受财政的阳光。在计生利益导向上,全年发放两女结扎户,独生子女一次性奖励36万元,全县18个乡镇100%按政策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全县246名年满60周岁的独生子女和两女结扎户一次性领到600元的扶助金,解决了独生子女和两女结扎户的后顾之忧,在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上,年初承诺给288个行政村的四大主干每人每月200元,农村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每人每月100元的补助全部兑现到位,全县288个行政村的村级卫生员均得到补贴。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中,投入资金3700多万元,新增校舍50795平方米,全县共给30533名贫困中小学生发放“两免一补”资金1226.2万元,解决学有所难的问题。在县城的美化净化上,2006年新购置吸尘车和3台洒水车,县城做到了24小时清扫保洁,全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开工26个,竣工36个,投资4000万元的边城广场和边城公园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2006年花垣县城被评为“全省文明县城”。责任编辑:管理员  
一、多年来,花垣县财政一直处于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状况,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是否促进财政状况的根本性转变?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样的一连串数字。2006年全县完成财政支出46134万元,比增13706万元,增长了42.27%,其中,人员经费支出15372万元,比增1728万元,增长12.66%。运转支出4148万元,比增3022万元,增长268.38%,项目支出22004万元,比增4306万元,增长24.39%。农业支出比增968万元,增长59.57%,教育支出比增2206万元,增长31.16%,卫生支出2761万元,比增1030万元,增长59.5%,社会保障支出998元,比增414万元,增长70.89%。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花垣财政确保了人员工资以及政策性补贴按月足额发放,确保了全县机关运转,而且在公共财政的项目支出上投入大幅度增加。2006年全县累计在城市建设、社区建设、社会福利建设、娱乐设施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新农村建设等诸多公共设施方面投入达5970万元。占总的项目支出的39.07%。这就充分表明,花垣财政逐步由“吃饭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
二、有钱了,花垣县立足于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好事、办实事。2006年,该县兴办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好事实事。全年在大力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上,该县通过整合资金,新增加3000多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全县形成了烤烟2.2万亩,商品蔬菜6.1万亩,桤木林23.1万亩,果类15万亩,青蒿1.5万亩,富硒大豆1.5万亩的种植规模。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发展到6户,全县启动了18个新农村示范村,投入资金由年初的每村每年20万元增加到50万元,硬化村、组道路120公里,完成了3条县乡公路的提质改造,每村建有主导产业均在400亩以上。同时,全县投入资金1300万元用于扶贫村整村推进建设,全县新建村组活动场所20个,村容村貌明显改观。贫困人口下降到6万人。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完成广车等3座病险库水库的除险加固,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2处,受益群众2万多人。在工业科技引导开发上,县财政投入工业科技引导资金320万元,鼓励企业开发精深高科技产品,全年实施科技项目12个,累计完成技改投入1.6亿元,县财政投入资金235万元,资助企业处置债务1.17亿元;在进一步建立公共财政的体系上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新建12个乡镇敬老院,维修完善6个乡镇敬老院,使全县18个乡镇乡乡都有敬老院,全县五保户老人均实现了集中供养,为1000多名五保老人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同时,加大对新型合作医疗的投入,县财政补助农村从每人5元增加到13元,县城非农业人口每人50元,使全县城乡居民都享受到了合作医疗的实惠,为城乡群众解决病有所医的难题,全县72658人享受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0706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待遇,城乡特困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让弱势群众充分享受财政的阳光。在计生利益导向上,全年发放两女结扎户,独生子女一次性奖励36万元,全县18个乡镇100%按政策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全县246名年满60周岁的独生子女和两女结扎户一次性领到600元的扶助金,解决了独生子女和两女结扎户的后顾之忧,在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上,年初承诺给288个行政村的四大主干每人每月200元,农村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每人每月100元的补助全部兑现到位,全县288个行政村的村级卫生员均得到补贴。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中,投入资金3700多万元,新增校舍50795平方米,全县共给30533名贫困中小学生发放“两免一补”资金1226.2万元,解决学有所难的问题。在县城的美化净化上,2006年新购置吸尘车和3台洒水车,县城做到了24小时清扫保洁,全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开工26个,竣工36个,投资4000万元的边城广场和边城公园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2006年花垣县城被评为“全省文明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