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县腊尔山脱贫解困工作纪实
凤凰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4A级景区。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一代文学巨匠沈从文的《边城》,将他魂牵梦挂的故土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歌,也将这座沉静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
腊尔山被称为凤凰县的“西伯利亚”。这里,海拔800-1117米,年平均气温低于县城沱江镇2.5摄氏度以上,夏无酷暑,冬季严寒,是典型的高寒山区。这里,水不成系,路不成网,电力匮缺,群众饮水难、住房难、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致富难。这里,生活着5.64万人,分布在腊尔山镇、禾库镇、两林乡、柳薄乡、米良乡共5个乡镇、213个自然村寨中,苗族占98.5%。这里,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不到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是湘西地区乃至湖南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抓住机遇,吹响脱贫解困的号角
2010年11月8日至10日,由湖南省财政厅、省民委、省扶贫办、省发改委等部门组成的扶贫调研工作组实地调研认后,将腊尔山高寒山区列入全省24个少数民族高寒山区定点扶贫示范点之一,列入省财政厅等省直单位扶贫主要联系点,力争3至5年时间,让腊尔山高寒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力促腊尔山高寒山区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腊尔山高寒山区就此吹响了脱贫解困的号角,打响了脱贫解困攻坚战的第一场战役。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以前走进腊尔山的真实写照。“要想富,先修路”,该县按照构建城、乡、村三位一体交通网络思路,2011年投资1791.434万元,整个腊尔山地区修通了村组道路41条91.315公里,基本实现了组组通公路。2012年计划投入7022.7万元,对腊尔山地区44 个行政村136.11公里的农村公路进行硬化。截至目前,已完工28.8公里,年底有望实现每村硬化一条进村主道的目标。完成机耕道建设95条83.6公里,构筑了乡村交通运输网络。
拉忍村村民龙恩兴高兴地说:“以前我们这里的路坑坑洼洼,下雨天出门都怕。现在道路全部硬化好了,去镇上可方便了。”
“腊尔山呀腊尔山,十年就有九年干”,这是以前流传于腊尔山当地的民谣,真实地反映了腊尔山人民饮水难的现状。腊尔山区属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较多,难以聚集地下水,村民取水距离远,由于长年没有稳定的水源供应,65个村的农田仅有0.5万亩能实现旱涝保收,长期饮用不洁净水。为解决腊尔山地区用水难,该县以安全用水为目标,改造山塘、河坝186处,渠道防渗96处226.43千米。去年投资391万元建成农村人畜集中供水工程7处,铺设输水管网20多万米,惠及5个乡镇20个自然寨1582户8540人。
走进腊尔山镇的自来水厂,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清澈的地下水汹涌地冒出来,经过过滤、消毒等,流向千家万户。该镇书记隆宝珍对我们说:“镇上的自来水厂因为水量和电力不足等原因,一年到头只能正常供水三四个月,其他日子,老百姓就要到处挑水,这次幸亏有了人畜饮水工程,可以保证镇上三四千人每天的正常用水。”
据悉,2012年腊尔山地区计划投入资金945万元建设21处人畜饮水工程,目前正在准备实施,预计明年可全部完成。
危房改造,广厦千间解民困
夏天漏雨,冬天进雪。这是腊尔山地区多数人的住房缩写。腊尔山区苗乡山寨的村民居住的房屋大部分是茅草房、岩板房以及牛粪和泥土粘贴的竹篱笆房,甚至人畜混居。为彻底改变该地区住房难问题,该县按照新居、新村、新面貌的要求,采取农户自建为主、政府帮建为辅的方式进行危房改造。
“以前的房子墙面都是竹子撑的,和上牛粪和泥巴糊上去,不扎实又漏风,感谢党和政府关心,不然凭自己怎么都修不起房子。”吴妹花看着新修的房子,难掩高兴之情。
据悉,腊尔山地区实施的危房改造有2575户,分两年完成,投资2527.5万元。2011年的1520栋已完成,解决6000多人的住房问题。2012年实施的1055栋危房改造,截至目前,已动工723户,动工率为69%,已完工574户,完工率为54%。
产业发展 农民增收幸福长
只有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才能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为实现以产业脱贫富民目标,该县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综合考虑地理气候条件及村民生产习惯,积极引导群众打造出具有腊尔山高寒山区特色的绿色健康食品基地。今年腊尔山地区已和老爹公司签订1万亩杜仲开发协议,目前已种植300亩,年内拟完成3000亩种植面积。今年计划在腊尔山地区种植订单蔬菜2万亩,目前,腊尔山已种植甜玉米6000亩、西兰花300亩、南非豆2000亩、甜豆3000亩。种植烟叶生产面积为2.26万亩。发展养殖大户33户,占全县养殖大户的10.6%;三大牲畜饲养量7.5万头,占全县的16.5%。禾库镇排云村700亩金秋梨年产值达80万元,人均增加收入600多元;腊尔山镇石占金栽种烟叶400亩,年收入达10万元,成为腊尔山地区的种烟大户。农民经济收入有了较大提高,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在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拉开序幕之时,作为湖南省24个少数民族高寒山区脱贫解困试点的腊尔山,正用自己的双手,弹奏出脱贫解困最动听的乐章,成为全省脱贫解困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