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财政2014年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财源建设为基础,着力打造发展型财政。立足“两区”建设,千方百计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集中财力支持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旅游业发展,加强投入资金的跟踪问效,引导社会资金向优势产业项目流动。打造集投资、融资、找项目、找资金、招商引资等投融资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平台。支持交通、水利、城市环保、城镇化等项目设施建设。积极加强与国税、地税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
二、以民生保障为重点,着力打造民生型财政。积极支持乡镇公办幼儿园、合格学校等建设,支持“三通两平台”信息化建设,实施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推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认真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标政策,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启动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提高大病救助比例。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合格村卫生室、边区医院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新农合参合率。支持保障性住房、基层政权、农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加大城乡同建同治经费投入,加大文化投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今年该县村均运转经费将达到7.16万元;今年全县在职全额拨款干部职工年人均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将达到2.2万元,比去年年人均增加4000元,三年内年人均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将达到3.216万元。
三、以深化改革为支撑,着力打造效益型财政。今年“三公经费”公开单位将达到60个;同时,2013年已公开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的15个单位今年要公开“三公经费”的决算数。全面推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范围,加快推进公务卡改革步伐。推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认真规划建设项目,积极申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完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整合评审专家资源,有序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对车辆定点维修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执行《龙山县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对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机制,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
四、以财政监管为依托,着力打造法治型财政。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完善政府性债务偿还机制,实行偿债准备金制度,降低政府债务风险,确保债务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监督检查,开展县乡村三级财会人员培训,做好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积极创建全省标准化财政所先进单位。科学制定检查计划,对预算单位财务收支实行大检查。扩大财政投资评审范围,重点抓好资金量大、群众关注度高的项目资金评审;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
五、以加快队伍建设为保障,着力打造服务型财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查摆“四风”问题,切实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重修心。要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防止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庸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