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财政助力“筑巢引凤”聚人才
湘西州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近年来,为助推人才强州建设,激励引导各类优秀人才服务湘西建设发展,全州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全力支持人才建设,为全州加快脱贫、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落实人才财政投入政策。近年来,州财政面临着收支矛盾突出、地方财力薄弱的实际困难,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调度资金,全力保障人才投入政策落实。全州各级财政部门将选调生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都足额纳入了年度财政预算;严格按照政策标准,按时足额落实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等人员政策待遇;按照特岗教师与当地公办教师同等待遇的原则,全州8县市自筹财力积极落实特岗教师津贴、补贴、社保等福利待遇。
二、提高基层教卫人才待遇。为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完善农村偏远地区卫生服务体系,稳定农村教育、卫生人才队伍,全州各县市想方设法提高基层教卫人才待遇。泸溪县从2009年开始,实施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并逐年提高标准,到2013年,该县村片小教师岗位津贴每人每月达到1200元;农村中心完小、初中教师岗位津贴每人每月达到400元。花垣县、凤凰县、吉首市等县市也相继实施了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同时,根据省委、省政府2013年出台的《关于对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发展提供重点支持的若干意见》,按学校在自然村寨、村委会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三类情况,省财政对全州农村中小学校(教学点)的在编在岗教师分别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700元、500元、300元的人才津贴,省财政对全州在编在岗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人才津贴。2013年,全州14551名农村教师、2312名乡镇医生享受了人才津贴。
三、改善基层一线工作环境。为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财政部门统筹运用政策资源,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基层工作条件。2007-2011年,在全州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公转房建设工程,建成公转住房3487套。2011年以来,抓住中央实施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机遇,推进全州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2011-2013年,支持永顺县、凤凰县、保靖县等6个县建成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420套,2014年将在泸溪县和吉首市启动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2009年实施新医改以来,全州实施卫生基础设施项目427个,其中建设县级医院标准化8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个、乡镇卫生院公有周转房61个。2013年,财政筹资支持基层政权建设,实施乡镇办公用房改扩建项目19个、维修改造项目6个;新建村部8个,维修村部27个;新建财政所14个,大修16个,创建标准化财政所39个。
四、支持人才激励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各类人才激励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专业人才待遇,确保引得进人才、更留住得人才。从2008年开始,每年在全州范围内评选100名州级学科带头人,实行特殊津贴制度,每人每月300元,所需经费由州财政列支。2010年,州委、州政府实施高学历人才引进计划,对于引进的高学历人才,除正常执行现行同类人员工资待遇外,地方财政分别给予博士研究生2万元、硕士研究生1万元的安家费;在5年服务期内,由单位免费提供过渡性住房;5年服务期满,政府给予博士研究生一次性奖励4万元、硕士研究生一次性奖励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