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四项措施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湘西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州视察时提出的“认真抓好贫困地区的下一代教育”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城镇学校班额均衡化、农村学校标准化、城乡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四项工程,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其主要做法:
一是集中力量化解城区“大班额”难题。2014年,全州投入城区学校建设资金2.49亿元,新建学校10所,新增城区学位1.2万个,有效缓解了城区“大班额”现象。其中,花垣县自筹1.6亿元,新建一所总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的中学,将原花垣民族中学和花垣县二中整体搬迁入;将空置出来的两所中学校舍进行资源整合,组建“花垣县第二小学”。经过整合,该县当年新增加小学学位达4000个,小学年级新生班额降至50人左右,切实解决了“大班额”难题。
二是加快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突出“保基本、兜网底”原则,加快对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进度,使之成为留得住学生、稳得住老师的重要“法宝”。其中,泸溪县31所中心完小以上学校全部铺设了塑胶跑道,4所村小及教学点建成塑胶运动场。凤凰县、永顺县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县村片小和教学点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三是完善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全州教育信息化“三通”建设进展顺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一步融合,93.63%中心完小以上学校实现校校通宽带、51%的班级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71%的教师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其中,龙山县采取县内企业建设、县教育部门租赁使用、县人民政府5年分期付款的方式,投入3000万元,整体推进全县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县域内片小以上所有中小学接通光纤互联网,教育信息资源覆盖辖区所有村小。全县中小学教师建成网络空间数共4469个,教师利用网络空间开展学习活动的人员达100%。
四是加大培训提高师资水平。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实际,实施了“以内为主,以外为辅”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通过“名师工作室”、“互助课堂”、“远程课堂”、“学科带头人”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接地气的教师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发挥省内外名师名校帮带作用,开展有典型模式、有教育特色、能有效借鉴的教师培养培训,实现教师队伍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其中,吉首市积极推行“五项同步推进”培训理念,即专业培养与师德建设同步推进、环节管理与过程落实同步推进、名师引领与全员覆盖同步推进、机构培训与基地打造同步推进、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同步推进,将本土与省内外优质师资培训资源有效融合。同时,该市还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且逐年增加。2015年该市教师继续教育预算经费达319万元,是2006年的8倍,教师学习免费、食宿免费,培训合格、成绩优秀者还能获得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