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三个倾斜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簇簇鲜花香气四溢,琅琅书声耳旁萦绕,莘莘学子欢声笑语。5月初,走进泸溪思源实验学校,这所占地面积106亩,办学规模42个教学班,容纳学生2100余名,总投资6000万元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不由让人眼前一亮,这也正是泸溪土地上开出的绚烂教育之花。
泸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州东南端,是国家级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级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现有学校175所,在校学生38983人,在职教职工2969人。2012到2014年以来,为进一步均衡城乡义务教育师资水平,着力解决农村教师派得进、留得住、教得好的问题,该县大力推进“三个倾斜”政策,完成教育投入10.889亿元。2014年该县1756人参加高考,其中一本上线208人,二本以上上线618人,四名学生分别被清华、北大录取,教育之花硕果累累。
经济待遇上倾斜。从2009年以来,泸溪县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片村小教师生活补助制度,逐步将农村片村小教师提高到了每人每月1200元,农村中心完小、农村初中教师生活补助提高到了每人每月400元。除此之外,该县还从教师绩效工资统筹中每月奖励村小教师200元、奖励中心完小教师(乡镇中学教师)100元,村小教师每月生活补助达到1400元,全年达到了16800元,中心完小(含农村初中)教师每月生活补助500元,全年达到了6000元。2013年,该县又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范围,将县内的两个大乡镇武溪镇、浦市镇两地区的2所完中、1所独立初中、4所小学教师也全部纳入农村教师生活补助的享受对象,每人每月300元。据悉,2013年该县共补助乡镇中学、乡镇中心完小教师1671人,村小教师502人,补贴资金达1846万元。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制度的实施,迅速盘活了农村学校的吸引力,如今该县每年都有近100名城区教师主动申请下村任教。
“现在好了,住在这整洁漂亮的公租房中,虽然不是很宽,但也有一个像样的家了,在乡镇教书,也可以安心不少”该县兴隆场镇第三中学新晋教师小杨感慨。为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难问题,该县每年投入322万实施教师周转房、公租房、校安工程“三大安居工程”建设,同时争取投资1.1645亿元,建筑面积13.05万平方米。目前,校安工程、周转房建设均已完工,教师公租房建设已完成投资7000余万元,建设住房1854套,确保了全县农村无房教师人人拥有一套生活住房,实现了乡村教师住有所居。
政治待遇上倾斜。该县将中、高级教师职务晋升指标直接分配到乡镇,分解到学校,农村指标高于城区学校,要求城镇学校教师晋升职务,参评特级教师、州县学科带头人和县级以上优秀教师,须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同时,该县实行农村教师评优评奖倾斜政策,将评选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80%的表彰指标向农村教师倾斜。每年安排资金30余万元奖励教育教学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每年表彰奖励名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200余名,其中农村教师达150余名,教师个人最高奖励达5万元,利用春节走访慰问困难教职工500余人,其中农村教师占70%,送去因难救助金12万元。
调配机制上倾斜。为进一步均衡城乡师资力量,泸溪县推行中小学教师定岗招聘录用制度,90%的新招教师分配到农村任教,规定任教达3年才能调动。每年选派100名乡镇中心完小的教师到本乡镇的片村小锻炼一年,全县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到农村学校服务时间不少于一年。每学期选派10到20名农村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的名校跟班学习,选派2到6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到教育发达地区名校挂职学习。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认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同时,将城区学校教师和乡镇学校教师按10%比例,中心完小教师和片村小教师按30%比例,以一学期或一个月为时间单位,互换工作岗位,结成伙伴关系,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教育投入这项工作任重道远,该县将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推进教育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梦、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