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2013年财政工作呈现“四增”特点
一是财政收入稳健增长。从收入总量看,全年财政总收入历史性突破10亿元,达10.1亿元,超预算增幅2.5个百分点,增长23.2%,增量达1.9亿元,增幅居岳阳市第一,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7635万元,增长28.8%。从收入质量看,税收完成63299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3%,同口径提升1.2个百分点。从人均均量看,人均财政收入达1300元,同比增加300元。
二是公共财政普惠增多。全年完成财政总支出26.5亿元,同比增加3亿元,增长10.6%,包括本级支出在内,用于“三农”、教育、文化、科技、医疗卫生、节能环保、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达20亿元,占总支出76.9%,增幅达16.3%,是湘阴历史上财政投入力度最大、支出比重最高的一年,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了发展成果。
三是财政管理绩效增强。建立健全了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保障机制,推动了公共资源向农村、向基层、向困难单位加速流动,促进了城乡统筹和区域均衡。全面实行了以“两取消、两建立”为核心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保障了乡镇的正常运转;铺开了公务消费制度改革,规范、严控了“三公”经费开支;启动了乡镇预算标准化改革,开展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最大限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大了预算公开力度,提升了管理的透明度。信息化建设、创建标准化财政所、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财政金融与债务、国外贷款管理等工作荣获全省先进。
四是财政系统形象增色。认真落实“八项规定”,积极开展“接地气、聚民气、树正气、展才气”活动,“万名干部进民家”和“大走访”成效明显,清理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全面到位,举行“道德讲堂”、专题培训、廉政讲座、志愿者行动和文娱体育活动,培育和形成了以“生命文明、民生文明、理性文明、诚信文明、创新文明”为内容的财政价值体系,成功创建市级文明标兵单位,5个财政所获评省级标准化财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