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财政:构筑五道防线 管牢国库资金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7年09月04日 00:00 【字体:

  近年来,平江县财政部门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面提质为抓手,全面梳理排查财政资金运行的风险点,创新设立五道防线,实现了“业务操作零差错、资金运行零事故”,确保了财政国库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一、从管理体系上设防线,纵深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2006年7月,平江县财政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成功过渡到国库集中支付,2007年至2009年,分5批将257家县直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改革在县直预算单位全面铺开。2015年电子化改革成功上线,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建立起一种崭新的管理方式,实现了财政、人民银行、代理银行、预算单位电子化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今年,在电子化管理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全县24个乡镇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打通了国库集中支付的“最后一公里”。历经11年持续改革,平江县撤销了预算单位和乡镇实有资金账户,所有县直单位、所有乡镇、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畴,实现了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截至目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单位数283个,改革覆盖率达 100%。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全面彻底,为整个财政资金运行体系构建了可靠的安全屏障。

  二、从账户管理上设防线,全面清理整顿财政专户。财政专户就是资金的口袋,管住口袋,才能避免资金无端流失。从2006年7月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至今,平江县前后开展四轮财政专户清理整顿,财政专户数量由2006年的77个,压缩归并到10个,压减67个,压减率为87%,8个职能股室和部门管理的专户全部归口国库部门管理。同时,制定了共8章35条的《平江县财政专户管理办法》,对财政专户开设、变更、撤销、核算、对账、监督和信息化系统管理等作出严格规定,建立了财政专户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范了资金安全风险。

  三、从内部控制上设防线,着力推行岗位制衡制。岗位制衡是财政资金安全的一道内控防线。平江财政按照国库资金支付流程,根据不同的分工,明确不同的岗位权限。一是业务上做到“四分离”:即业务用章与重要空白凭证的保管、使用相分离,资金审核与支付相分离,资金支付与核算相分离,前台业务操作与后台监督相分离,强化了各岗位之间的制衡监督,杜绝了业务办理“一手清”现象,形成了各岗位之间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全程制衡监督工作机制。二是电子用印实行支付数据相互核对制。每天下午4点,商业代理银行在生成划款凭证前,支付中心与代理银行必须核对当天支付笔数和金额,核对相符后各岗位才能电子签章。三是实拨用印实行审批登记制。凡特殊情况需要实拨资金的,必须实行用印登记,经主管领导签字审批,才能加盖单位公章或私章。四是印章的存放实行专人专柜制。印鉴实行分人分开管理,且存放到专门的保险柜中,没有持印的3个人到场,无法使用全部印鉴。通过岗位之间相互制衡,构建了一种“不能腐”的约束机制。

  四、从事后排查上设防线,加强内部稽核和第三方监管。事后清理检查,既能总结成绩,又能发现问题。平江县为了确保每一个账户和每一笔资金支付安全合规,一方面,加强内部稽核。每月10日前,由内部稽核会计就国库各专户上月的发生额和余额,对照记账凭证和银行流水逐笔勾对、核对,确保账款相符、账账相符、账指相符,并就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形成文字材料报告主管领导,主管领导审阅后,与专户会计交流,提出整改意见。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监督。为了避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年3月底前,由纪检监察室、财监股牵头组成检查组,对所有财政专户及其资金运行各环节的风险点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清理,并形成专题检查报告,提交局党组研究。由于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及时预警、自我纠错,进一步防范了内部管理失察而导致的资金风险。

  五、从支付末端上设防线,强化代理银行协管责任。银行是支付的末端,是防范资金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杜绝双方联合作案和不按要求办理业务等情况发生,平江县按照“安全至上、责任分明、违约惩处”的原则,与财政专户资金开户银行就国库管理的每一个专户签订了《财政性资金银行账户监管协议》,在协议中明确了监管的内容和责任,包括监管账户、监管内容、违约责任。如银行管理不善或未严格执行规定进行操作,错拨、多拨财政资金而造成经济损失的,由银行承担相应责任。通过与银行建立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监管新机制,为财政专户资金把住了最后一道关口。


平江财政:构筑五道防线 管牢国库资金

9974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