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2018年财政工作彰显“四个转变”
2018年,湘阴财政面临着财政收入增幅下滑的巨大压力,也担负着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和保重点建设的重大任务。该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质量优先抓收入,坚持民生为重保支出,坚持全面从严转作风,财政保障水平达到历史最优。具体体现为“四个转变”:
一是财政收入向高质量增长转变。2018年该县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5.75亿元,同比增加7500万元、增长5%。总量继续保持岳阳六县(市)第二位的优势。剔除退税因素,财政总收入税比达到71.6%,同比增长3.6个百分点。财税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注重加强税收分析研判,强化责任落实,深入推进依法征管,扎实加强税源管控,特别是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税源和薄弱环节上下功夫,确保了各项收入应收尽收。
二是财政支出向惠民生福祉转变。年初该县确立了“内紧外松”“有保有压”的支出策略,并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有力地保障了年度财政收支平衡。全年通过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厉行节约,全县财政预算压减近两亿元。与此同时,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了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力度,更多向“三农”、教育、社保、环保、扶贫等重点民生领域倾斜。2018年该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45.48亿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2.68亿元、增长6.3%。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5%。
三是财政改革向深层次推进转变。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构建了统一规范的政府预算体系。推进预决算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全面集中公开,公开程序更加规范。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扩大到所有县级专项,第三方绩效评价机制初步建立。前移财政监督关口,建立健全了具备民生资金项目、村级财务公开等功能的“互联网+监督”平台。教育系统预算编制到了学校。公务卡刷卡消费占授权支付的比重达到了93%。
四是财政建设向品牌化提升转变。出台压缩公用经费支出、严格厉行节约规范性文件,创新机制严控了行政运行成本。进一步建立规范合理的公务支出制度标准,出台了新三公经费管理细则。制定债务化解方案,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债务清理和国有资产归集工作全面完成,“停缓调撤”政府性投资项目21个,偿还到期债务26.43亿元,消减债务7.92亿元。建立了县内公务接待定点消费和政府定点采购服务制度。全面完成了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前的新旧衔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