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财政:着力 “四强化”举措 持续助力稳经济
岳阳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落实上级政策基础上,结合岳阳市实际,在全省财政系统中率先出台了财政稳经济19条措施,以积极姿态投入稳住经济大盘工作,成效明显。
一、强化减税政策落实,促进企业普惠增效。严格落实留抵退税政策,实行存量留抵税额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按月全额退还,做到应退尽退、应缓尽缓、应减尽减。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办理留抵退税55.8亿元。成立留抵退税稽查专组,制定打击骗取留抵退税违法行为工作方案,依法严惩偷税、骗税等行为。系统梳理国家有关减税降费和助企纾困政策,分类编制政策汇编共8本2000多页,通过门户网站、宣传展板、政务中心、干部联千企活动等渠道多元化开展政策宣传,做到辅导对象全覆盖,确保纳税人缴费人应享尽知、应知尽会,帮助纳税人缴费人明政策、懂操作,让纳税人更好享受政策红利。
二、强化财政金融联动,纾解市场主体困难。认真履行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支持融资担保业务做大做强。我市新增业务总量3536户、71.03亿元,同比户数增长344.78%、金额增长133.65%,融资担保业务居全省市州第二,成为国家融资担保基金8个工作联系点之一。整合设立首期规模3亿元的市普惠金融风险补偿基金,搭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平台,实行风险分担,引导银行机构为民营企业、“三农”主体、创新创业、战略新兴产业扩大信贷投放,推进小微企业无抵押信用贷款,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来,通过融资担保、普惠风补基金、转贷过桥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财政工具撬动银行和社会资本投入到实体经济的体量超70亿元。继续降低担保费率,担保业务担保费率整体降至0.89%,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年平均担保费率0.71%,处在全省乃至全国最低水平区间。截至目前,融资担保和转贷业务累计降费让利1.6亿元之多。创新推出“见函即转”过桥转贷模式,对符合银行信贷条件、还贷出现暂时困难的市场主体融资周转续贷,费率控制在0.3‰/天以内。
三、强化财政支持保障,助推产业稳定发展。印发《岳阳市市本级财政资金统筹管理工作方案》,加大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预算支出的整合力度,加强预算单位存量资金、往来资金、实有资金清理,强化市级产业等专项资金整合,统筹用于“三保”支出和重点项目建设。与部门协同发力,帮助市场主体储备、包装和申报项目,争取上级财政性项目资金,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稳产增收,加快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截至目前,全市争取到位财政性项目资金294亿元,其中市本级组织企业向上申报制造强省、沿江化工企业搬迁、移动互联网产业、科技等项目129个。落实粮食安全财政保障政策,及时下达上级财政耕地地力保护资金53996万元和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21512万元,拨付市本级化肥减量增效专项资金和粮食安全生产资金共计1000万。在系统中精准标识涉企资金,加快涉企资金拨付进度,确保资金第一时间惠及企业。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财源建设奖励若干规定》,年初足额预算安排奖励资金,预算安排奖励资金3000万元,已累计兑现奖金1800多万元对符合奖励申报条件的产业链内、行业内作出突出税收贡献以及非公有制企业、小巨人企业进行奖励,增加企业创业热情。
四、强化财政帮扶引导,拉动投资消费增长。针对专项债券加大争取力度、加快拨付进度,充分发挥专项债券资金对扩大投资的“撬动”效用。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为遵循,提前半年做好2023年度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专项债券回头看,对闲置债券资金依规依程序收回调剂使用。截至目前,全市今年共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12.87亿元,债券资金拨付率100%,支出进度达到97%。持续做好市场主体减负文章。率先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降低小微企业价格扣除比例、提高中小企业采购预留份额。持续引导加大域内采购,对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在岳阳市范围内原材料等采购金额增加部分,按比例给予奖励。今年来,市本级中小微企业获取政府采购项目共210个、项目数占比73.4%,预留中小企业份额已达到预算总额的55.55%,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达到80.03%。对市中心城区小微企业7至9月份应缴水费和电费按10%比例给予补贴、生活垃圾处理费给予减免、环卫作业单位相关经费予以支持。截止11月底,已拨付水电费补贴资金共计1950万元。持续做好拉动内需文章,安排资金1437万元支持举办“旅游发展大会”暨“国际文化旅游节”、“巴陵消费券”购物消费节、“岳阳小龙虾·百家餐饮送送送”主题消费等系列活动,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岳阳市城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按规定及时拨付购房人财政补贴1053.5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