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多措并举推动财会监督工作开启新篇章
今年以来,岳阳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高度,准确把握财会监督的政治属性、时代要求和职能定位,精心统筹谋划,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促进财会监督工作高起点开局、高水平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党政高位推动。岳阳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强对财会监督工作的全面领导,八届市委常委会第62次会议和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会监督重要论述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听取了全市财会监督工作情况汇报。会议提出,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财会监督全过程各方面,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提高站位抓监督、聚焦重点抓监督、强化责任抓监督,切实做好财会监督各项工作,确保思想一致、行动一致、步调一致。市委书记、市长、市委专职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纪委书记等领导同志多次听取财会监督工作、严肃财经纪律、重点监督检查情况汇报,并就有关工作进行批示。
二、责任有效压实。对标对表中央和省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文件要求,市委办、市政府办于7月11日印发了《岳阳市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安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积极担当作为,围绕责任分工安排,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落实举措,市财政局要抓好统筹谋划和督促指导,定期调度任务实施进展情况。“两办”文件共明确了六个方面30项具体任务,包括将财会监督履职情况纳入全面从严治党、巡察、经济责任审计、年度述职等重要内容;将财会监督工作推进情况和财经纪律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考察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评价范围,对贯彻落实财会监督决策部署不力、履职不到位的,严肃追责问责;将财经法规制度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各级党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和各部门党组(党委)会议学习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相关培训重要内容;财会监督成果作为预算管理、政策调整、资金安排、制度建设的重要依据。
三、机制不断健全。结合岳阳实际,主动谋划、开拓思维,建立“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财政部门主责监督、有关部门依责监督、各单位内部监督、中介机构执业监督、行业协会自律监督”的“五位一体”财会监督体系,推动各监督主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原则,依法履行财会监督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财会监督新局面。市政府已通过会议纪要明确建立财会监督协调工作机制,由常务副市长为召集人,分管副秘书长、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召集人,纪检监察、审计、税务、人民银行、国有资产监管、证券监管、金融监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加强财政部门、有关部门、各单位、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监督主体的横向协同,市级层面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会议,推动实现财会监督政策衔接、信息交流、问题处理、执法检查、结果运用、线索移送、成果共享。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对下级业务指导,畅通财会监督信息渠道,建立财会监督重大事项报告机制。加强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突出与纪检监察、巡察、审计、人大监督工作联动,避免出现交叉重复监督现象。开展惠农惠民资金补贴清查自查自纠和市级专项检查,并与纪检监察部门“三湘护农”行动无缝对接、信息共享、共同发力。发挥财会监督专业优势,紧盯“三公”经费领域,配合开展“两带头五整治”纠风防腐专项行动。积极办理巡察建议,做到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现场监督与非现场监督、线上监督与线下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实现监督和管理有机统一。强化数字赋能,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为加强财会监督提供技术支持,为日常监督、执法检查、追责问责提供有力支撑。
四、监督敢于亮剑。近年来,岳阳市深入开展财会监督,组织开展违规举债和虚假化债、财经秩序、“三公”经费、会计信息质量、预决算公开等多项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推动了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强化财经纪律意识,较好地维护了财经秩序。今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聚焦财政、财务、会计领域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以财会监督专项行动为抓手,保持高压态势,敢于较真碰硬,向财经领域的顽瘴痼疾亮剑、难点堵点开刀。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财政部门依法依规依程序征求了被检查单位意见,出具了监督检查报告,下达了处理处罚决定,责令被检查单位调整会计账务、上缴财政资金,并采取罚款、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等方式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结合近年巡视巡察、审计、财政检查等工作中发现的执行财经纪律共性问题,聚焦七个方面60个问题,部署开展市直单位执行财经纪律自查自纠工作。在此基础上,坚持立足长远,督促部门单位推动“当下改”与“长久立”有机结合,深挖问题根源,拿出务实管用举措,加快堵塞管理漏洞,补齐制度短板,防止屡查屡犯,让财经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