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财政:强化“六举措” 推动绩效全覆盖
2023年,岳阳市财政局坚持以省财政厅“绩效管理提升年”行动方案为指导,以全面提升财政政策效能、资金分配使用效益、财税改革效果、财会监督效力、内部管理效率“五个全面提升”为主线,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源头管控、目标导向、过程监控、扩面增量、整体提升等举措,持续推进全市绩效管理全链条水平提升、全周期服务优化、全领域机制完善。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绩效管理流程全覆盖。坚持制度建设先行先试,出台《2023年度岳阳市绩效管理工作方案》,补充制定市级绩效自评操作规程、市财政局内部风险防控办法与内部工作规程等制度性文件,指导督促市直部门及县市区财政部门协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工作机制,做到了制度性流程全覆盖,让政府和部门绩效“有章可循”,切实将权利关进制度“笼子”。
二是强化源头管控,事前绩效评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以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名义出台《岳阳市预算绩效编报工作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2024年预算编制前,利用财政预算一体化绩效管理系统设置,明确规定所有新增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新出台或修订财政支出政策,均需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实现事前绩效评估全覆盖,并向财政部门同步报送新增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报告,未按要求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的,原则上不予审批。严格按照“无绩效无预算”原则,狠抓源头管控,把好预算编制“第一关”。
三是强化目标导向,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完善《岳阳市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指标汇编》,新增优化各个行业领域绩效指标100个,实现评估目标从“有”到“优”。新增系统编审窗口,对标汇编内容,实施“二上二下”一对一跟踪把关,规范编制绩效目标前移为“花钱问效”关键关口。按照“绩效目标审核未通过不得安排预算”的要求,采取财政部门审核和第三方跟踪评审打分相结合,实现对所有资金绩效目标的全面编审,以及绩效责任的全面压实。继续向市人大报送专项资金绩效目标文本草案,实现项目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批复。组织第三方对全市80家一级预算部门及102家二级预算单位的整体支出及1570个专项支出进行绩效目标审核,涉及资金17.43亿元。
四是强化过程监控,绩效运行监控全覆盖。在全省率先以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名义联合印发《岳阳市预算绩效监控管理办法》,采用“日常过程监控(自行监控)”和“财审集中监控(重点监控)”相结合方式,从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两方面,对所有预算资金实行“双监控”,并试点针对绩效偏差实施“蓝黄红”三色提示性预警监控机制。绩效监控范围扩展到部门整体支出、财政支出政策和单列专项,以及追加的资金项目皆已纳入监控,绩效监控全面嵌入预算执行全过程。
五是强化扩面增量,绩效评价管理全覆盖。采用“预算部门自评”与“财审重点评价”相结合方式,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部门绩效自评实现项目和整体支出全覆盖,财审滚动对预算部门选项实施重点评价。2023年,市本级组织预算单位对2022年实施的所有项目支出和部门整体支出开展了单位自评,并向社会主动公开。择选重点绩效评价项目101个(含子项目),涉及项目资金120亿元,首次尝试将整个社保基金预算项目纳入重点评价范围,并拓展到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专项债券、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投资基金项目等领域,真正做到了“四本预算”全覆盖。
六是强化整改提升,评价结果运用全覆盖。与审计部门协同联动,做实评价结果应用,采取压紧压实主体责任、跟踪督导问题整改等措施,力争“花钱问效”落到实处,切实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2022-2023年,市本级委托第三方先后对44个重点项目支出(含整体支出)开展财审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与整改结果的专题报告及时上报市政府,同时报送市人大备案审查,并主动向社会公开。针对2022年重点绩效评价报告涉及20家项目单位的60个问题点,财审联动组与驻局纪检组协同成立督导组,跟踪督导问题整改不留死角,问题销号清仓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