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县财政局狠抓园林绿化显成效
近年来,江华瑶族自治县财政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打造“生态山水名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和建设省级园林县城的战略部署,通过精心规划设计,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科学管理,落实创建责任,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优化、特色明显、“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园林绿化体系,形成了绿色的办公、生活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截止目前,机关庭院绿化面积达3125平方米,绿地率达31.3%,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5%。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和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其他局党组成员和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安排了股室骨干为办公室成员,具体负责园林创建的日常工作。制定了机关绿化管理制度,将机关大院内的环境、卫生、绿化、安全、文明等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使“人人肩上有责任,千斤重担大家挑”,做到了层层有人抓,件件有人管,不留死角,不留盲点,推动创建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轨道。同时,通过会议、宣传标语、工作专栏等形式加大园林绿化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文明公约》《绿化管理办法》等,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环境素养和创建意识。局领导身先士卒,利用3.12植树节、节假日等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植树种草、苗木管理,营造出“爱绿、植绿、护绿”的浓厚氛围,全体干部职工爱绿、护绿意识明显增强。
二、突出特色,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园林单位创建工作。一是单位庭院绿化坚持以本土植物、植物造景和植树为主,体现了生态园林、节约园林和吸碳园林的理念,绿化总量适宜,绿视率较高,常绿与落叶树比例合理。二是注重植物配置科学合理,层次感强,立体效果好。比如将二栋办公楼的楼梯、围墙旁及办公楼前的附坡上砌上花池,人工填土,栽种了红叶石兰球、台湾茉莉球、茶梅、杜鹃等8000余株植物。三是合理配置,高标准打造园林建筑小品及设施。对废弃多年、杂草丛生的机关门球场进行园林化改造,新植草皮500平方米,栽种了红花玉兰、澳州红菊、红叶李、山茶花、红果仔等14个品种15000余株植物,新增绿地面积1000平方米。同时,溶入瑶族文化元素,在围墙上装饰上多幅瑶族风情壁画,把围墙建成以瑶族长鼓为主题的民族风情长廊,并添置休闲长椅和10多种户外健身设施,使机关院内成为休闲游览、健身娱乐的多功能场所。四是拆除临街门面房,改造办公楼外墙和门厅,绿化办公楼前和围墙空地,安装流星灯,植树种草,将工程实施与园林创建、与财政文化、财政理念有机结合,在视觉效果和内在品质上形成有机和谐的整体。整个工程的实施,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每一个环节不仅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论证,还通过公示征求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体现了江华财政阳光、公开的一贯作风。
三、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技能。建立健全清洁卫生、环境美化、门卫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划分责任区,实行股室分片包干管理办法,坚持做到每天一清扫,一周一大扫,开展不定期检查。实行股室分工岗位责任制和专人负责制,做好日常绿化修剪、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水肥管理等工作,确保植物维护既体现群体结构美,又具备人工养护的个体美。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干部职工的绿化意识,组织干部职工不定期地清除花草树下的杂草杂物,在办公、生活区域摆设盆景,使全体职工养成爱花、护花、美化环境的良好习惯。认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超额完成上级分配的全民义务植树任务,为全县人民营造一个绿色、优美、舒适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