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县:扎实推进国库管理改革 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
根据中央、省关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宁远县按照“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于2007年6月启动财政国库改革工作,2010年3月推广到全县112个县直预算单位,2011年底全面完成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工作,国库集中收付覆盖全县213家预算单位(含县直预算单位二级机构,乡镇中小学校及乡镇卫生院)。目前,财政国库改革工作初显成效。
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抓推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国库改革工作,及时组建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人大、政协联系领导为副组长,财政、人行、人事、监察、审计、代理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财政国库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3次县政府常务会议、两次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国库改革工作,还召开了全县独立核算单位主要负责人、财会人员参加的改革试点动员会、国库改革工作推进会、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全面转轨工作会议,全面动员部署国库改革工作。同时,组织力量在学习借鉴先进县区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本着便于规范操作,便于监督管理,便于单位用款,便于稳步推进的原则,研究制定《宁远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宁远县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实施方案》,确保了国库改革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选优训强建队伍。参照省厅管理模式成立了国库管理局,明确为副科级单位,下设国库股、支付股和稽查核算股三个股室,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从县财政局相关股室遴选30名政治优、能力强作风硬的工作骨干充实国库管理局,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7.8岁,其中本科学历13人,大专学历17人,具有会计中级职称的13人。精心组织编写《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培训教材》,对单位分管财务领导和财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分五批对预算单位财务人员进行国库支付改革操作业务培训。同时,国库管理局还联合方正电脑公司、用友电脑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对预算单位财会人员以及县财政局、代理银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1+1”集中支付软件操作培训,为国库支付改革培养了一支业务过硬的工作队伍。
(三)优化装备强保障。严格按省财政厅的要求择优选择了国库支付系统软件,采购了部分主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一批高科技网络设备,并通过竞价方式确定通信运营商,租赁专用光纤,将财政专网连接到所有预算单位。建立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信息计算机硬件网络系统,实现人行国库、代理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财政局内部单位的计算机联网。统一配备财务核算软件,以团体竞价的方式由单位与软件公司签定了较低价格的采购合同,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了坚强的装备保障。
(四)严格管理促规范。一是出台国库管理制度。制定下发《宁远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宁远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宁远县预算单位用款计划工作规程》、《宁远县国库集中支付流程操作办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资金银行清算办法》、《宁远县财政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配套改革文件,为全县国库改革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清理整顿财政专户。联合县人民银行对财政专户进行了专项清理,对无文件依据的财政账户坚决撤销,对同一银行同一性质的财政专户进行合并,对有文件依据的财政专户进行压缩,并严格规范开设财政专户的审批程序。到今年5月底,共撤销财政专户49个,撤销率达50.5%,压缩财政专户6个,占比50%,保留财政专户42个,对保留的财政专户全部统一归口到国库部门管理。三是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将财政专项资金全部纳入国库支付系统进行管理,实行财政零余额支付,所有财政专项资金采用国库直接支付方式先由代理银行将款项直接支付到项目实施方、商品或劳务供应商等专项资金收款方,然后再通过与财政单一帐户进行清算,确保财政专项资金运行安全。四是严格预算指标管理。对预算指标实行精细化管理,将原来对支出预算的总额控制变为对每个预算项目的精细控制,指标下达按经济分类科目类延伸到款,并对项目支出预算进行细化,所有项目支出由单位填报《项目支出预算明细表》,指标按明细分类具体内容下达,进一步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事前、事中监管。五是努力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国库管理局内部管理,制定了严格的内部考核制度,及时兑现奖罚。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国库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按《宁远县国库集中支付程序操作办法》规范日常经费和专项资金的操作流程,按不相容的原则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各岗位的操作事项及职责;增设了“红旗”窗口,公开了服务承诺,采用座谈、问卷等调查形式及时了解预算单位在改革中遇到的困难,积极为预算单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主要成效
(一)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通过努力,我县国库改革基本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将全县所有预算单位包括二级机构、临时机构及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的所有财政资金全部纳入了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实行了预算指标、用款计划、资金支付、银行清算等四个环节的依次控制,确保了所有的财政性支出能够按规范的程序在财政单一账户体系内运作,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资金支付效率,降低了出现差错的几率,进一步增强了财政性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和安全度。
(二)增强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所有预算单位的资金全部集中在财政单一账户体系,减少了大量的库外资金的低效运作,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同时为降低财政筹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造了基础条件。
(三)促进了部门预算编制改革。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信息反馈,能够更准确的反映预算支出的实际情况,校正预算编制不合理之处,为完善预算编制,促进预算编制的科学和规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加快了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依托现代管理手段进行实施,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指标及批复用款计划,财政或预算单位发送支付指令,代理银行接收支付信息并办理支付业务,国库(财政专户)与代理银行的资金清算都实现了信息交换的网络化、电子化,为我县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推动了财政系统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通过强化国库改革业务的学习培训,加强内部股室之间的协调,压缩和改进业务流程,实行网上传递业务,提高了财政整体工作执行力和效率,财政干部的能力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下段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国库改革工作力度:
一是继续深化国库改革。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把乡镇财政早日纳入国库集中收付管理。进一步分析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探索建立国库集中支付用款计划考核机制,积极整合现有国库软件系统,拓展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管理功能。
二是加大公务卡推广力度。在总结公务卡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参考其他县区好的做法,编制公务卡使用手册,力争在全县所有县直预算单位全面推广公务卡结算,实现财政资金基本非现金支出,所有资金有痕迹支付,清除财政监管死角。
三是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以财政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基础,实现国库管理局跟各业务股室、预算单位及代理银行之间的财政资金集中收付信息无缝衔接,实现全程办公无纸化,使相互之间的数据往来更安全,更快捷,重点加强与代理银行的支付无缝衔接,实现支付与银行接口一站式服务,简化资金支付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资金流转,为预算单位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新型国库管理制度向更深层次推进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