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县财政局挂点扶贫成效显著
江华瑶族自治县河路口镇尖山村是县财政局的挂点扶贫村,全村总人口2068人,由6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组成,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均收入低,生产生活环境较差,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今年以来,该局不断加大对挂点扶贫村的支持力度,与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委干部以及群众的密切配合,切实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努力解决当地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破解经济发展的瓶颈,扶贫驻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把扶贫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抓紧抓牢,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一是成立了以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为组长的扶贫工作组,具体负责扶贫村的扶贫事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二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制订了该村2012年扶贫工作计划;三是积极落实后盾扶贫工作责任,该局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领相关人员到扶贫村了解情况、开展调研、听取村委会工作汇报,并与当地党委、政府开展交流座谈,针对该村的情况,及时研究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扶贫工作组成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就加强村级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环境、农业产业发展等建设,立足村情,详细询问,摸清根源,献言献策。一年来,局领导班子成员到该村现场办公达15次以上,确保了该局扶贫工作责任的有效落实。
二、深入调研,理清思路。尖山村位于河路口镇南部丘陵地区,地形四面环山,由6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组成,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缓慢。为切实做好帮扶,改变该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工作组进驻该村后,立即投入工作,广泛深入群众,认真倾听民声,全面开展“三查”。一年来,共召开了座谈会议5次、走村入户访问群众100多户、与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谈心,摸清了尖山村的村情、民情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掌握了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所需。通过调查研究,确立了从三个方面进行帮扶:一是以村级组织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将村支部带头作用“树”起来;二是以村级道路和水利设施为重点,加快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三农”发展;三是以水果种植和生猪养殖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三、加强建设,提升素质。把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摆在首要位置。2012年,通过组织党员培训,经党员大会表决通过,尖山村党支部吸收了新党员3名,及时为党支部补充了新鲜血液;同时,村支部推荐3人参加了2012年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坚持以制度管理,完善了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实行了以财务为主的村务公开;制定治安防患措施,建立村巡逻队,落实村规民约,做好安置帮教日记和治安纠纷调解登记册等基础工作,村风民风和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全年社会治安稳定,无重大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为全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氛围。
四、尽心服务,帮扶解困。结合该村实际,驻村工作组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村民办好事实事。一是出点子送项目,帮助扶持该村玫瑰香柑种植和生猪养殖,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2012年,新增种植玫瑰香柑达80多户,种植面积已达4000亩,出现了一批种植和养殖大户;二是与县科协一道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发放技术资料200余份,赠送科技书籍300册,帮助群众解决在生猪养殖、玫瑰香柑种植等农业生产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筹集资金2000元,大米10袋,棉被10床,食用油10桶,对特困户、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四是积极与广电部门沟通,争取村村通电视接收设备40套,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五是采取自筹资金、争取扶持资金等形式,共筹集资金40万元,扶贫水泥120吨,完成了尖山街至枇杷山1.5公里的道路硬化,有效改善了群众出行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