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区“六到位”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建立健全现代公共财政管理体系,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自今年5月以来,零陵区财政局采取“六到位”措施,确保改革工作有序开展。
宣传力度到位。制定下发《零陵区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并于5月6日召开全区动员大会,对全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一是撤销会计集中核算,用款业务依托区会计管理中心办理的预算单位,全面恢复区直单位的财务机构和会计职能,用款按改革流程与财政直接联网支付,独立进行会计核算;二是明确改革范围,将全区16个乡镇办事处及其所在地的中小学校,区总工会、区花鼓戏剧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第二中医院、各乡镇办事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全部纳入改革范围;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达到100%覆盖面。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为改革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管理模式到位。一是规定所有预算单位的财政性资金全部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运行,财政支出按预算由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二是各预算单位对现有银行账户进行清理,除经区财政局批准开设的账户和特别指定开设的账户外,各单位只能保留一个零余额账户。乡镇财政可设置乡镇零余额账户和乡镇代管资金财政专户,每一个乡镇只能开设一个代管资金财政专户,对不同性质代管资金实行分账核算,乡镇学校可设置零余额账户和乡镇学校食堂资金专户。三是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框架下,结合我区实际,采取将各乡镇和乡镇学校视为区级财政一个预算单位的模式推进改革。
系统部署到位。依托全区现有的财政网络平台,将国库集中支付网络与各区直预算单位联网,并延伸到乡镇、乡镇学校,实现区乡联网。各预算单位的联网和票据打印机、扫描仪、支付和账务系统软件购置及调试工作实行统一采购、安排部署,费用由区财政和各预算单位分别承担,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改革所需资金从教育费附加收入中列支,其他预算单位改革所需资金由单位承担;代理银行所需设备购置和联网等经费由其自行承担。
人员培训到位。区会计集中核算的所有预算单位及200多个账套的移交工作到日前已基本接近尾声,为做好国库集中支付政策和业务培训工作,包括大平台操作业务培训及财务软件培训,确保改革后各单位财务人员会做账、做好账,7月23日至24日,零陵区财政局举办了第一期培训班,针对会计核算和系统软件使用方面的学习内容,对已经安装调试好支付系统和账务系统的预算单位财务人员180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业务培训,为下一步账务交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支付流程到位。各预算单位要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遵循“先预算后执行、先用款计划后资金支付、先支付后清算”的原则,严格按财政资金支付划分方式和规范的业务流程办理支付等业务。各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结束后,区财政停止对其原有账户的拨款,资金支付改为根据资金性质下达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额度。各单位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财政性资金包括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出、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大额公用经费(单笔2000元以上或者合计5000元以上的公用经费)和其他具有特定用途的支出。基本建设资金直接支付归入财政直接支付中的“工程、物品采购”类型。除项目资金、政府采购资金100%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外,其他资金(剔除公务卡消费和对个人的救助、慰问资金、敬老院食物采购资金等)采用财政直接支付的比例不得低于80%,“财政授权支付”适用于村级资金(仅指年初预算安排的村级运转资金)、未纳入财政直接支付的零星开支、小额公用经费、其他特需资金及经区财政局批准的其他支出。
动态监控到位。按照上级财政部门部署,以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为手段,以各预算单位和代理财政业务的银行为对象,以支出活动中收付款人名称、支付时间、金额、银行账号、用途、资金类型、科目名称等为基本要素,以系统自动受理与智能预警、人工核查相结合为管理模式,对预算执行中的动态趋势进行分析,对各环节反映出的信息进行判断、核实、处理,并及时纠正各种违规和不规范的收支行为,确保资金安全。
目前,全区98个单位的支付系统和账务系统已安装调试成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技术人员正在调试第二批区直预算单位所属的45个二级机构的网络及支付、账务系统的工作,预计9月底全面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