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戮力同心 锻造为民财政
一是狠抓财源建设,服务全市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市本级安排1.44亿元支持产业基地、支撑体系和社会事业建设;落实专项资金1.04亿元支持长丰猎豹新产品研发及技术改造;全市整合涉农资金3.95亿元,支持农业综合产业园和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改增”减税5亿元,减免收费0.4亿元,落实创新发展资金1.1亿元、开放经济发展资金1.4亿元、购房补贴资金2000余万元,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推动转型升级。推广PPP模式,全市正在实施的PPP项目18个,总投资468亿元,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全市经济建设。
二是强化收入组织,增强财政实力。正确处理减税清费与保持财政收入合理增长的关系,强化目标管理,落实征税、协税、护税责任,完善财税库联动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征管难题;规范非税收入征缴,完善征管系统,强化以票管收,堵塞征收漏洞,促进了全市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同时,认真研究政策,加强沟通协调,大力争取转移支付,据快报反映,全市到位一般性转移支付157.16亿元、增长8.6%(市本级14.7亿元、增长40.4%),到位各类专项转移支付116.45亿元、增长5.7%(市本级27.46亿元、增长44.1%),增强了财政保障能力。
三是优化支出结构,有效保障民生。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求,民生相关支出320.27亿元,增长16.1%,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79.8%。推进“三项优先”,全市教育、节能环保、社保就业分别支出67.06亿元、63.15亿元、9.45亿元,分别增长8.2%、13.9%、10.5%,“三名工程”、学位建设、污染治理、就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关注度高的民生事业得到有效保障。助力“小康加速”,全市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46亿元、增长24.3%,7项公共服务支出234.86亿元、增长12.3%,有关财政指标达到了全面小康进度要求。此外,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2.55亿元、增长7.8%,住房保障支出26.98亿元、增长18.8%,有力促进了城乡大病统筹、公立医院改革、棚户区改造等。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主动适应新常态。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拟定了《关于推进市本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实施意见》,从政府性基金、各类财政收入、结余资金、跨部门专项资金等方面入手整合财政资金。稳步推进税制改革和征税信息化建设,“营改增”全面铺开,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全面实行,综合治税网络信息平台预计2017年可上线运行。制定出台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国有资本经营行为。创新投融资机制,市本级两大融资公司监管更趋规范,引入市场机制有效控制融资成本,全市争取置换债券额度96亿元(市本级24.5亿元),有效管控了债务风险。
五是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绩效。贯彻落实《预算法》,建立健全了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市本级财政预决算公开实现全覆盖。构建了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的绩效管理机制,对就业专项资金、教育助学金及农机具补贴等3项民生资金开展了重点绩效评价。财政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共检查行政事业单位79个,查处违纪违规资金2616.26万元。财政投资评审不断加强,审结项目1413个,审减金额17.44亿元,审减率20.9%。政府采购机制不断完善,市本级完成采购规模10.6亿元,节约资金0.4亿元。厉行勤俭节约,坚持“三公经费”季报制度,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6485.77万元,下降19.1%。全市财政管理水平进入了全省第一方阵,在全省财政管理综合考评中,市本级和7个县区获A级以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