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县:狠抓产业扶贫 确保群众持续增收
近年来,该县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之路,坚持扶长业兴产业,构建形成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的产业扶贫大格局。
一是规划布局一盘棋。以119个贫困村和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为重点,以建设优质稻、柑橘、黑木耳食用菌、葛根淮山、茶叶、中药村、肉牛生猪、九嶷山兔等八大扶贫主导产业基地为依托,大力推动主导产业“一镇一业”、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小众产业“一户一策”, 采用“村两委主干+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引导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至少成立了一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110多家,成员达到6.85万人,共吸纳贫困户15880户43026人,年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实现了村村有扶贫产业。
二是产业帮扶全覆盖。2014-2016年,投入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资金2585元,采取委托帮扶模式,带动贫困户3807户12450人保底分红受益;2017年,投入财政整合资金1.13亿元,对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自主发展产业的,分别按照1200(400)元/人、800(400)元/人(对2016年享受了小额扶贫信贷分红的贫困人口按400元/人)的标准给予产业帮扶资金,贫困户加入合作社15880户43026人、参与自主发展产业32329人;2018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869万元(包括2018年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资金850万元),按照未脱贫户3000元/人、易返贫户2000元/人给予产业帮扶资金,其中未脱贫户共计3639户8584人、易返贫户共计1715户5614人。
三是基地建设促规模。抢抓发出全省第一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有利契机,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搭建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以货币奖励方式鼓励村集体引导群众把分散闲置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和县农建投,再打包租赁给农业开发企业,由企业、合作社、农户签订“三方协议”,实现贫困群众年年有分红、家门口就业,全县新增流转土地24.1万亩,稳定流转土地35.7万亩,建成1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扶贫示范基地,覆盖贫困村75个、贫困人口5860人,年人均增收1500元。
四是农民受益保持续。建立“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扶贫工厂+贫困户”“农村电商+贫困户”等产业扶贫对接模式, 促进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有效利益联结,其中:参与保底收购690户、委托帮扶13363户、入股“村社合一”扶贫合作社15880户、光伏扶贫收益2889户、扶贫车间和特设岗位就业1088户,双方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让贫困户获取保底分红、资产收益分红及就业薪酬,实现“人人有收入”的利益联结。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6502户,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覆盖率100%,其中:与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1798户,与28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817户,与“村社合一”产业扶贫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4279户、与种养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47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