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财政构建六项机制管住管好“三公”经费

湖南省财政厅网站 时间: 2019年02月13日 10:35 【字体:
  2018年以来,东安财政把“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务制度”作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硬措施抓严抓实,全力构建六项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三公”经费支出长效监控管理机制,将“三公”经费关进机制制度的铁笼,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全县“三公”经费开支同比下降5%。 
  一、建立健全各乡镇各部门“三公”经费管理主体责任机制 
  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压实“三公”经费具体使用单位部门的支出主体责任,从源头把好“三公”经费支出关口,在全县认真开展“规范财务管理”专项治理,进一步查找、梳理、堵塞县直单位、各乡镇村财政、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机制制度漏洞,强化各级领导及基层财政、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纪律意识,切实加强对 “三公”经费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遏制“三公”领域“小微腐败”问题,打通“三公”经费管控“最后一公里”,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二、建立健全预决算“三公”经费控制机制 
  县财政指导各预算单位对年度“三公”经费科目支出进行准确测算,对“三公”经费预算要求编列到具体的支出项目及科目,严把“三公”经费总量关,确保“三公”经费的各项支出预算数不超过上一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从预算编制的源头坚守“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原则,并按预决算公开要求规范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数据。 
  三、建立健全执行“因公出国(境)支出”预算审核机制 
  县财政坚决执行“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规模”要求,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经费总额,不得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出访团组。对于预算单位没有编制年度预算,上级党委政府确定的临时出国(境)任务或该项因公出国(境)经费超出该单位年初预算金额的情况,由单位进行专项申请,财政部门视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总量的预算结余情况适当进行调整。 
  四、建立健全规范公务用车配备及使用管理机制 
  在出台《东安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东安县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和使用的规定》的基础上,县财政协调车改办和县公车服务中心出台了《县重点项目指挥部工作用车管理办法》,实现公务用车规范管理全覆盖;对执法执勤单位部门预算年初没有安排车辆购置经费的,原则上不得购置公务用车。确因工作需要,需购置公务用车的,需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由财政部门结合单位的执法执勤用车资产管理情况、用车编制及用车购置总预算结余情况,对单位的购车申请进行审核,并按程序报上级审批。有效促进了公务用车精细化运行管理,降低了行政成本,保障了全县机要通信、应急、调研、执法等公务的正常出行。 
  五、建立健全规范公务接待经费支出管理机制 
  县财政切实加强各单位对国内公务接待经费的预算管理,合理确定接待费预算总额。按省市要求,结合东安经济发展实际,对全县“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及规范性文件适时作为调整,出台国内公务接待具体标准,并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相关规定,严格控制国内公务接待范围、进一步明确陪同人数及用餐标准,不得超规格超人数超标准接待,全年经费执行数不得超年初预算数,且预算数不得超上一年度决算数,确保公务接待支出有序运行。 
  六、建立健全 “三公”经费统计、监控及执行监督机制 
  县财政加强对各部门单位在年度预算执行中的统计监控,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各项支出,并按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本地区、本单位年度及季度 “三公”经费执行情况。县财政联合审计及监察部门对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单位的“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要求各部门单位健全内部控制和信息公开制度,严格按要求落实“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情况,配合县纪委及时制止和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将“三公”经费执行超预算金额的单位列为重点检查对象,确保政令畅通。    

东安财政构建六项机制管住管好“三公”经费

99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