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财政:培植财源强征管 不遗余力促发展
今年以来, 祁阳县财政局在省、市财政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深入开展“财政管理服务提升年”行动,全力组织收入,强化支出保障,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不利情况下,全县财政收支稳健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升。1-9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9亿元,增长11.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8.2亿元,增长14.7%,“三保”支出及时足额到位。
培财源,着力在做大财政蛋糕上下功夫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财源建设工作,成立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财源建设领导小组,举全县之力狠抓财源培植。一是做强工业园区。通过预算安排和向上争取资金,累计筹集20多亿元投入工业园区建设,园区功能日益完善,成为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助推器。1-9月,工业园区实现产值210亿元,上缴税收3.46亿元。二是大力招商引资。实施“百企入园”工程,推行“保姆式”服务,采取个性化政策支持,确保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做得大。1-9月,全县引进签约企业74家,意向投资93亿元。三是抓好产业培育。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支持县内制鞋、纺织、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等产业扩能提质和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做强优势产业。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科创产业园两大核心产业集群。四是开展企业帮扶。建立财源企业库,选取20家企业,整合涉企资金和项目给予重点支持。1-9月财政拨付涉企补助资金近5000万元,支持凯盛鞋业、东骏纺织、大联纺织等企业扩大产能建设,投产后新增税收2000万元以上。五是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涉企政务实行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1-9月减免企业税费1.5亿元。六是推进项目实施。紧盯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县内产业发展争项目,成功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质粮油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大力推进“五百工程”,积极探索ppp模式,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污水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和固废处理等ppp项目正有序实施,完成投资9.9亿元。
强征管,着力在拓宽税源渠道上下功夫
突出重点,多举措挖潜增收,堵塞征管漏洞。一是税源核查。对税负明显偏低和社会反响强烈的纳税户开展核查分析,采取实地核实、蹲守记录、调取第三方数据等方式,核实情况,提出建议。1-9月向税务部门提交加强征管建议11条,配合税务部门清收欠税2685万元。二是行业清查。对税负偏低、交易隐蔽的行业开展专项清查,今年开展了房地产、品牌代理、采石场、红砖厂等行业税收清查,已清收入库税收6000多万元。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检查,督促单位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检查入库非税收入2060万元。三是资产清理。对全县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完善国有资产台账,依法处置闲置资产。建立土地台账,对储备土地和耕地指标实行动态管理。
建机制,着力在压实工作责任上下功夫
明确责任,构建征管体制机制,凝聚工作合力。一是建考核机制。县政府与征管部门、征管部门与征管人员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征管责任。严格工作考核,征管经费拨付与收入进度挂钩,未达进度,停拨或缓拨经费。二是建协税机制。财政局领导及股室负责人对重点税源实行“一对一”帮扶,实行涉税信息共享,严格执行“先税费、后办证”的办事程序,从源头上防止税收流失。强化收入调度,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促进税收均衡入库。三是建追究机制。不定期对各单位收入征管情况开展核查,因工作不力导致税费流失的,督促单位追回,追不回的等额扣减单位经费。四是建分享机制。规模企业增量税收县级收益实行县与工业园区及镇(办)分享,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实行县与镇3:7分成,充分调动各级抓收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