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财政局从“心”出发提升扶贫“温暖指数”
2019年度,东安县财政局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新起点,不断加大扶贫投入力度,从“心”出发提升脱贫攻坚“温暖指数”。
一、强化教育扶贫“连”民心
全力以赴保障教育事业发展,多方筹资,落实落细各项资助政策,实现资助对象精细精准,资助资金及时按标准发放。2019年累计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359.2万元(3461人次),共免除普通高中困难学生学费125.62万元(1429人次),共免除普通高中困难学生书费和教辅费共计72万元;累计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76.1万元(761人次),及时拨付中职免学费资金577.92万元(4816人次);义务教育资助及困难学生免学费补助资金20897人次,672.36万元。并创新“六个一”工作机制,每生一份调查表、每家一份告知书、每生一张明白卡、每校一个宣传栏、每个邻省一封工作联系函、每校一套台账资料、开展地毯式家访入户大调查、大宣传、大帮扶,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全覆盖、无遗漏。整合投入资金2144万元,用于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效保障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
二、落实健康扶贫“暖”民心
全力保障贫困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财政投入1507万元,推进贫困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财政出资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572人全部及时参保,实现参保全覆盖。基本医疗支付5971万元,确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待遇享受25943人次,支付735万元确保增加10%待遇落实到位;大病保险支付91.88万元,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保险享受1660人次;支付538.43万元,确保医疗救助享受9958人次;支付107.28万元,落实扶贫特惠保1644人次;财政兜底支付医保开支691.99万元,受益贫困人口11218人次;支付628.54万元,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有1001人得到了慢性病特殊门诊医疗保障。
三、加强危房改造“稳”民心
坚持把推进危房改造这一民生工程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两条腿走路,中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户四类重点对象为重点,县财政配套资金用于解决其他贫困户,通过高度重视,贴心帮扶;精准审核,选准危改对象;科学规划,加强质量监督等多举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年度任务,保障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户安居乐业。截至12月底,全县完成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户1771户,共拨付危改资金4014.5万元。
四、突出产业就业“惠”民心
突出产业扶贫抓特色出规模。县财政充分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投入200余万元,促进东安鸡产业做大做强,发挥国宴名菜东安鸡品牌优势,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推进东安鸡产业化发展,新培育东安鸡养殖大户360家,养殖东安鸡1260万羽,覆盖全县38个贫困村所有户贫困户,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突出就业扶贫抓培训出成效。2019年通过抓培训着力提升贫困劳动力综合素养,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747人,安置未脱贫贫困劳动力就业4935人,发放交通补助737户、38.58万元,财政筹资100万元,支持扶贫车间和劳动就业培训,完成贫困劳动技能培训650人,建设扶贫车间9家,开发就业扶贫车间岗位1038个。
五、改善环境“净”民心
全县共落实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17819万元,加大对乡村的投入力度。大力改善村居环境,投入3343万元改造农村卫生厕所16780座;投资4186万元,完成路边、村边、屋边绿化83520平方米,拆除空心房(违章建筑)共1960处,四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完成69公里,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完成了143公里,完成11800盏路灯安装。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工作,投入100万元建成2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及152座垃圾收集亭,实现乡镇全覆盖。投入资金600万元建设并完成污水处理设施等项目10个。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全力加强环境专项整治,投入614万元完成大庙口历史遗留废钨矿整治;投资近亿元建设湘江引水工程,全方位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投入近8000万元的紫水河金江河沿岸安全饮水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安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为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