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财政局:“互联网+监督”助力“阳光财政”普惠民生
为切实加强民生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充分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有效发挥“大监督”合力,慈利县财政局严格按照上级“互联网+监督”平台建设要求,紧紧抓住民生项目资金管理这个重点,切实加强民生项目资金的源头调查、去向追踪、过程监管、绩效评估、问题查纠,着力构建扶贫、民生资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无缝隙透明化网络监管体系。
一是抓实基础数据采集“稳桩基”。按照职能部门分工,今年5月底,财政率先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并于7月底对照省厅公开目录调整制定慈利县本级民生项目资金公开目录共计173项,现已报市纪委备案。召开专题推进会,牵头梳理民生资金指标信息,完成村级财务公开数据对接,为全县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单位的基础数据录入和系统平台运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抓好平台软件对接“固框架”。依托县政务中心现有基础设施、应用环境和系统资源,搭建专门网络线路,硬化平台技术支撑;联合专业软件技术公司,对县乡财务软件进行系统升级,全面对接“互联网+监督”平台,实现“一个系统、双重功能”。
三是抓细专职业务培训“添砖瓦”。8月2日,组织全县各乡镇纪委书记、财政所长,县直各单位纪检、财务分管领导和相关财务责任人员召开“互联网+监督”平台建设业务培训会,安排财政局业务负责人采取视频教学、操作演示、现场答疑等方式详细讲解了民生项目资金公开目录和各类数据信息表格的采集填列方法要求,现场演示了“互联网+监督”平台系统的登录和操作方法,并就县直和乡镇、试点乡镇(苗市镇)与非试点乡镇的操作要求分别进行了细致讲解和现场答疑,进一步为各乡镇、各职能部门单位具体业务操作人员明确了工作内容要求,梳理了平台系统操作规程。
四是抓牢主体监督问效“强保障”。印发了《中共慈利县纪委 慈利县监察局关于在“互联网+监督”工作中严明纪律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的通知》,进一步严明了“互联网+监督”工作纪律,加强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执纪问责,强化了平台建设的纪律保障,着力确保平台顺利建成、平稳运行、发挥实效。